凉秋砧杵急,击响逐风飘。
流黄出纤手,束素怯轻腰。
吴绫刚就织,蜀弦应罢调。
边书迟塞上,校尉旧嫖姚。

【注释】

拟:模仿。庾子山:《梁书·王僧辩传》载,庚信曾任北齐的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始兴郡王。《咏画屏风诗》:“高阁连北阙,高楼属西清。画屏金翠合,宝帐玉虹生。锦地苔花重,金泥墨竹轻。莫令东流水,今日照罗帏。”这里指画屏风。吴绫:指用丝织成的有花纹的绸缎。蜀弦:指用蚕丝作弦的乐器。塞上:边疆地区。校尉:汉代的一种低级武官。嫖姚:汉代的一个将军名,这里泛指武官。

【译文】

秋凉砧杵声音急促,击响随风飘去。

流黄出纤手,束素怯轻腰。

吴绫刚就织,蜀弦应罢调。

边书迟塞上,校尉旧嫖姚。

【赏析】

《拟庾子山咏画屏风诗》是南朝陈江总的作品。江总(519—583),字子安,南兰陵郡东阳(今江苏丹阳)人。仕梁为尚书左仆射,入隋任太子中庶子。工文词,与萧统、徐陵并称“徐庾体”。此诗即以庾子山的咏画屏风诗为蓝本,加以仿效。全诗对仗工整,形象鲜明,音韵和谐,读来琅琅上口。前两联写屏风,后两联写画中人物。

“凉秋砧杵急,击响逐风飘”,这两句描写的是屏风上所绘的一幅风景图。秋风飒飒,砧杵声声,这是秋天特有的景象,而此时却听到那阵阵清脆的敲击声,原来是屏风上的图案在随着风的节奏而舞动着。诗人通过这一细节,生动地勾勒出了屏风上的画面,使观者如临其境。

“流黄出纤手,束素怯轻腰”,接下来又描写了屏风上的人物。流黄和束素都是古代女子常用的发饰,这里用来比喻屏风上的人物。诗人通过这样的描绘,使得画面中的主人公显得更加鲜活灵动,仿佛真的走出了屏风,来到了我们面前。

“吴绫刚就织,蜀弦应罢调”,这两句是对屏风上人物服饰的描写。吴绫和蜀弦都是古代女子常用的服饰用品,这里用来比喻屏风上的人物衣着。诗人通过这样的描绘,使得画面中的主人公更加具有个性,仿佛真的成为了一个活生生的人物。

“边书迟塞上,校尉旧嫖姚”,这两句则是对屏风上人物的身份地位的描写。边书是指边境地区的书信,塞上是指边疆地区。校尉则是古代的一种低级武官,这里泛指武将。诗人通过这样的描绘,使得画面中的主人公身份更加高贵,仿佛真的成为了一个威武的将军。

这首诗通过对屏风上画面的描绘,以及人物的刻画,展现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其中。同时,诗人还通过对人物的描写,展示了他们的高贵身份和英勇形象,使得整首诗更具有吸引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