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磴苍茫俯碧浔,烟萝寂寞此登临。
已餐石气清诗骨,欲就禅花证佛心。
隔岸云山无鹤导,满湖风雨作龙吟。
归舟怅望江头路,杳杳疏钟度水深。

任秋田明经读书祇园庵柯岩之游拟枉道过访骤雨不果诗以寄怀

绝磴苍茫俯碧浔,烟萝寂寞此登临。

已餐石气清诗骨,欲就禅花证佛心。

隔岸云山无鹤导,满湖风雨作龙吟。

归舟怅望江头路,杳杳疏钟度水深。

注释:

绝涧苍茫,俯瞰碧绿的浔阳江;烟雾笼罩中显得空寂无人。已经饱尝了石壁间清新的风韵和诗人清瘦的诗骨,想用禅花来印证佛心。

隔着江岸的云雾山峰没有人引路,满湖风雨中仿佛有龙在吟唱。归舟惆怅地眺望那江边的道路,远远传来了稀疏悠长的寺庙钟声,它穿过江水的深处。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秋天任秋田明经时所作。任秋田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其学问广博,才情横溢。他在祇园庵读书期间,曾游览了柯岩,并写下了这首《绝磴苍茫俯碧浔》的诗歌。

首联“绝磴苍茫俯碧浔,烟萝寂寞此登临”两句描绘了诗人在祇园庵读书期间,俯瞰着碧浔江的壮丽景色,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美和宁静。这里的“绝磴”指的是陡峭的山路,“苍茫”则表达了山势的广阔和深远。而“烟萝”则是指周围的雾气和树木,它们共同构成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

颔联“已餐石气清诗骨,欲就禅花证佛心”两句则表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向往和追求。他在这里表达了自己渴望通过参禅悟道来净化自己的身心,从而达到与佛心相通的境界。这里的“石气”可以理解为自然界中的石头所具有的气质,而“清诗骨”则是指诗人通过读书获得的清高脱俗的气质。同时,“禅花证佛心”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佛教修行的追求和执着。

颈联“隔岸云山无鹤导,满湖风雨作龙吟”两句则描述了诗人在祗园庵周边的自然风光和感受。诗人在这里看到了远处云山上的云雾缭绕,以及近处湖面上的风雨交加,这些自然景象都成为了他诗歌创作的灵感来源。同时,他也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威严和神秘,从而更加坚定了自己向佛修行的决心。

尾联“归舟怅望江头路,杳杳疏钟度水深”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在归途中的心情和对未来的展望。他看到江头的路途遥远而模糊不清,听到远处传来的寺庙钟声在水面上回荡,这些声音都让他感到有些凄凉和孤独。然而,他也相信只要坚持修行就能最终找到属于自己的归宿和目标。

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含蓄。诗人通过对祗园庵周边自然风光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自己的才情和抱负。同时,它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和文化内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