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照入林扉,小憩前山寺。
岩际生佛光,竹间闻猿唳。
静卧松林风,悠然会琴意。
残经白马来,漶灭数行字。
优钵散幽芳,伽陵发清吹。
夜色澹无影,四山惟月气。
道心苦未深,时与白云生。
虚光盈吾襟,了了此初地。
明朝下山去,境过情无异。
这首诗的格式要求是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
我们来看第一句:
返照入林扉,小憩前山寺。
返照:夕阳反射。
入林扉:夕阳映照进山门。
小憩:短暂休息。
前山寺:位于前面的山上的寺庙。
看第二句:
岩际生佛光,竹间闻猿唳。
岩际:岩石边。
生:产生、出现。
佛光:佛教中指佛陀所显现的光。
竹间:竹林中。
闻猿唳:听到猿猴的叫声。
看第三句:
静卧松林风,悠然会琴意。
静卧:安卧。
松林:松树组成的树林。
风:风吹动。
悠然:悠闲自在的样子。
会琴意:领会弹琴的意境。
看第四句:
残经白马来,漶灭数行字。
残经:残缺不全的经书。
白马:白色的马。
来:到来。
漶灭:模糊不清。
数行字:几行文字。
看第五句:
优钵散幽芳,伽陵发清吹。
优钵花:一种香气扑鼻的花。
散幽芳:散发芳香。
伽陵:地名,这里可能指的是某个山或峰。
发:产生、发出。
清吹:清凉的风。
看第六句:
夜色澹无影,四山惟月气。
夜色:夜晚的情景。
澹:淡,这里指月光明亮。
无影:没有影子。
四山:四周的山脉。
惟月气:只有月光的气息。
看第七句:
道心苦未深,时与白云生。
道心:修行的心志或心态。
苦未深:不深。
时与白云生:时不时与云朵相伴随。
看第八句:
虚光盈吾襟,了了此初地。
虚光:空虚的光。
盈吾襟:充满我的胸怀。
了了:明白、清楚的样子。
此初地:此处、这个地方。
看第九句:
明朝下山去,境过情无异。
明朝:明天。
下山去:下山。
境过:环境改变。
情无异:心情没有变化。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来到了一个宁静的山谷之中,看到了美丽的风景和和谐的自然气息,感到内心的平静和满足。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修行心境的感悟,认为只要心中有道,即使身处世俗之地,也能保持内心的清净和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