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跻天门,流霞自东偏。
绝巘纡石磴,莹彻诸峰悬。
水帘白玉光,错彩复㛐娟。
琼箫忽相引,松风为周旋。
羽士好颜色,飞步凭松巅。
邀我坐黄岘,玉井清生烟。
渺渺葱郁中,下界苍苍然。
挥手更梯云,白日极顶圆。
豁焉出天地,披襟歌怀仙。
【译文】
清晨我登上天门峰,流霞映红了东面的山崖。
绝顶的山峰盘绕着石阶,峰尖晶莹透亮悬空高挂。
像白纱一样的瀑布挂在岩壁上,五彩缤纷又似霓裳羽衣舞动。
忽然一阵仙乐响起,松涛伴着歌声回旋。
道士喜欢艳丽的颜色,轻快地踏着松枝攀登山顶。
他邀请我和坐上黄岘山,清泉在井边流淌。
在葱郁的山林中远望,下界苍茫而深远。
挥手间云雾缭绕而上,太阳已到了山顶。
豁然开朗地飞越天空与大地,敞开胸怀唱起欢快的仙歌。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李白登泰山观景时所作,诗中描绘了泰山的秀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以及追求自由、超脱的精神境界。
第一句“清晨跻天门”,诗人以清晨为背景,开始攀登泰山。“跻”意为攀登,“天门”指泰山的最高峰——南天门或南岳庙所在地。这两句写出了登山的时间和地点,为全诗定下了基调。
第二句“流霞自东偏。”描绘了泰山的美景。“流霞”指流光溢彩的日出景象,“东偏”则表明诗人从东侧欣赏这壮丽景色。这两句写出了泰山的壮丽景色和诗人的心境。
第三句“绝巘纡石磴,莹彻诸峰悬。”描述了泰山的险峻与美丽。“绝巘”指陡峭的山峰,“纡石磴”形容山路曲折蜿蜒,“莹彻诸峰悬”则描绘了泰山群峰巍峨耸立,宛如悬挂在天空的珍珠一般。这两句写出了泰山的险峻与美丽,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第四句“水帘白玉光,错彩复㛐娟。”描绘了泰山的水帘瀑布。“水帘”指瀑布如白色帘幕般垂挂下来,“白玉光”形容瀑布晶莹剔透如同白玉一般。这两句通过视觉描写展现了泰山瀑布的壮美景象。
第五句“琼箫忽相引,松风为周旋。”描绘了泰山的松林和飘渺的云烟。“琼箫”指美丽的乐器,“周旋”表示盘旋飞舞的意思。这两句写出了泰山的自然风光和诗人的愉悦心情。
第六句“羽士好颜色,飞步凭松巅。”描述了道士们登山赏景的情景。“羽士”指道士,“颜色”指容颜神态,“飞步”表示快速行走。这两句通过描述道士们登山赏景的情景,展现了泰山的神秘氛围。
第七句“邀我坐黄岘,玉井清生烟。”描绘了与道士一同品茶赏景的情景。“黄岘”为地名,“玉井”指清澈见底的井泉,“清生烟”则形容泉水清澈如同烟雾一般。这两句写出了与道士一同品茶赏景的美好感受。
第八句“渺渺葱郁中,下界苍苍然。”描述了泰山周围的自然景色。“渺渺”形容广阔无边,“葱郁”指茂密繁盛的样子。这两句写出了泰山周围自然景色的壮观与美丽。
第九句“挥手更梯云,白日极顶圆。”描绘了诗人挥袖驱散云雾的场景。“挥手”表示轻松自如地挥动袖子,“梯云”指拨开云雾,“极顶圆”则形容诗人登上了泰山之巅。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克服困难、勇攀高峰的决心和豪情。
第十句“豁焉出天地,披襟歌怀仙。”描绘了诗人豁然开朗的心情。“豁焉”表示心胸宽广、豁达开朗的样子,“天地”指大自然和宇宙空间。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在攀登泰山过程中心境的变化,以及他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自由、超脱的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