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把白玉壶,静对磨崖碑。
方士与儒书,终焉将奚为。
睥睨五大夫,又何有李斯。
古人究何往,停杯一问之。
涧南双白鹿,高峰行迟迟。
穿云者谁子,振衣采紫芝。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与掌握。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这是评价的关键。此题要求考生注意了解古诗内容,然后根据内容理解诗句含义,最后分析诗人的情感态度。“登泰山”是全诗的首句,起兴作用。诗人登上了高耸入云的泰山,放眼望去,只见山峦叠嶂、峰回路转、云雾缭绕,不禁心旷神怡。于是诗人便想:人生在世应当追求什么?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接下来作者写到:“醉把白玉壶”,写饮酒作乐之事,表明自己心情愉快,无忧无虑;“静对磨崖碑”,点明自己的心境是恬淡宁静的。接着又写到:方士与儒书,终焉将奚为,睥睨五大夫,又何有李斯等,表现了作者对功名利禄的看法。“古人究何往,停杯一问之”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古之人所行所为的好奇,并由此而引发出对人生意义的思考。“涧南双白鹿”,写登山所见之景,表现了诗人的豪迈之情。“穿云者谁子,振衣采紫芝”两句,写诗人在山上见到一位穿着飘逸的道人,正在采摘仙草,诗人感叹于其洒脱不羁的风度,并由此联想到自己对于人生价值的认识。
本题中,“醉”“静”“方士”“儒书”“李斯”“五大夫”“紫芝”都是关键词。“醉”字写出了诗人饮酒作乐的心情,同时也暗示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和寂寞;“静”字表现出了诗人心境的恬淡和宁静;“方士”和“儒书”都指代了儒家学说,“终焉将奚为”一句表现了诗人对于儒家学说的质疑和怀疑,“李斯”和“五大夫”则是指代历史上的一些人物;“古人”一词引出了诗人对于古代人的疑问和思考;最后,“紫芝”一词则引出了诗人对于人生意义的思考。
【答案】
登泰山
醉把白玉壶,静对磨崖碑。
方士与儒书,终焉将奚为?
睥睨五大夫,又何有李斯。
古人究何往,停杯一问之。
涧南双白鹿,高峰行迟迟。
振衣采紫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