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酒仰青天,骑龙驯白鹿。
注释:举杯向天,我欲乘风破浪;驾驭着白龙驯服着白色的神鹿。
赏析:此诗为李白《山中与幽人对酌》的开头两句,写诗人在山中饮酒,畅快淋漓。首句“把酒”二字,表明了诗人此时的心情,他仿佛要借美酒的力量来振奋自己,驱除心中的烦闷和愁苦。次句“骑龙”、“驯白鹿”,描绘了一幅仙风道骨的形象,诗人仿佛要骑上龙马,驾着白鹿,飞升而去,遨游于天地之间。这两句诗意境高远,富有浪漫色彩,表现了诗人豪放不羁的性格。
把酒仰青天,骑龙驯白鹿。
注释:举杯向天,我欲乘风破浪;驾驭着白龙驯服着白色的神鹿。
赏析:此诗为李白《山中与幽人对酌》的开头两句,写诗人在山中饮酒,畅快淋漓。首句“把酒”二字,表明了诗人此时的心情,他仿佛要借美酒的力量来振奋自己,驱除心中的烦闷和愁苦。次句“骑龙”、“驯白鹿”,描绘了一幅仙风道骨的形象,诗人仿佛要骑上龙马,驾着白鹿,飞升而去,遨游于天地之间。这两句诗意境高远,富有浪漫色彩,表现了诗人豪放不羁的性格。
【注释】 ①上帝:指皇帝。清明:指清明的天象,比喻皇帝圣明清明。阊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借指皇宫的门阙。开:指开门迎客,喻皇帝接见大臣。纷纭:众多的样子。抗议:指责、非议。上云台:登上朝廷(或皇帝)。②啖名:贪图名利。殷浩:晋朝人,曾为王导幕僚,后被桓温陷害。事见《晋书·殷浩传》。“殷浩”三句:意谓:你(诗人)怎么料到自己会像殷浩一样,贪求名位而最终身败名裂呢?受禄:接受俸禄,比喻做官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辛弃疾的作品。 诗句注释: 1. 山围城郭南徐镇,石撼潮湍北固楼。 - 注释:城墙被山包围,南面有徐镇,石头在潮水激荡中摇动着北固楼。 2. 天入长江生远浪,风吹落木下清秋。 - 注释:天空仿佛进入了长江,产生着遥远的波浪,风在吹动落叶时带来清冷的秋天气息。 3. 山川第一供凭吊,国土三千放远游。 - 注释:山水景色最为优美,成为凭吊的对象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律诗,作者不详。以下是对该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再题:这是一首诗歌的名字,可能是作者对自己作品的一种评价或总结。 涧曲松风长,峰面洞门閟:描述了一幅山涧中松树林立,峰峦之间洞口紧闭的画面。这里的“涧曲”指的是山涧弯曲曲折,“松风长”则形象地描绘了山涧中松树随风摇曳的景象。"峰面洞门閟"则表达了山峰陡峭,洞口紧闭的情景。 山掩七八重,泉绕堂阶地:描绘了一座山被云雾笼罩
碧云寺 朱戺金铺殿七重,丹楼窈窕压中峰。 天龙神鬼图千相,宝珞华幢隐万松。 泉绕离宫开涧壑,天来经阁散梵钟。 伽蓝作记伤珠塔,感慨山川几战龙。 注释: 1. 碧云寺:位于中国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境内。因地处闽江之畔,故得名。寺庙建筑风格古朴典雅,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2. 朱戺金铺殿七重:形容寺庙的殿堂装饰华丽,色彩鲜艳。朱戺,即红色的大门,象征着吉祥和喜庆。金铺殿,指寺庙内的金色屋顶和墙壁
【注释】 1、世界偶然留色相:世界上的人,偶然间留下美好的形像。 2、生涯毕竟托清波:人生毕竟要依赖清静明澈的流水。 3、明珰翠羽人曾识:明亮的玉佩,翠鸟般的羽毛,曾经有人认识过你。 4、碧漠红塘梦似过:在辽阔的沙漠中,红塘如梦般地消逝了。 5、残月照来裳佩冷:残月照着我,衣裳和佩饰显得冰凉。 6、晓风坠后粉痕多:早晨微风吹落,身上留下了很多粉痕。 7、城南诗客频相问:城北的诗人经常向你询问。
这首诗是晚清诗人张维屏所作的《夜渡大瀛海》,描绘了作者乘坐轮船穿越浩瀚海洋的壮丽景象,抒发了他豪情壮志却难以实现的情感。 译文: 夜航轮船 浩渺的天风呼啸在大海上,我怀有雄心壮志热爱纵横驰骋。 曾经与花枝一同照耀,如今却只能在海上感到忧郁和不安。 无法彻底放弃世俗之欲,消解豪气却多情于人世。 如同春梦一般难以延续,只能孤独凄凉地面对明月。 赏析: 这首诗以“夜渡大瀛海”作为题眼
送春 尽日伤春春已归,残花谁与惜芳菲。 黄莺接叶啼难歇,紫蝶寻香故自飞。 感旧京华成梦梦,送人流水更依依。 王孙未用歌招隐,芳草山园愿不违。 注释: 1. 尽日伤春春已归:整天为春天的离去而感到悲伤。 2. 残花谁与惜芳菲:没有人能够珍惜那些凋零的花朵。 3. 黄莺接叶啼难歇:黄莺的鸣叫声似乎永无止境。 4. 紫蝶寻香故自飞:紫蝴蝶在追寻花香的过程中自由自在地飞翔。 5. 感旧京华成梦梦
诗句释义: 1. 飘泊寰瀛九万程,苍茫天地剩馀生。 - “飘泊”表示四处漂泊,没有固定的居所。“寰瀛”指的是整个世界或国家,“九万程”表示走了很长的路,可能意味着长时间的旅行或生活。“苍茫”形容天地广阔而渺茫,给人一种辽阔无边的感觉,“剩馀生”则表达了生命的短暂和珍贵。 2. 狐裘琐尾泥中叹,羊节凄凉海上行。 - “狐裘”是一种用狐狸毛皮制成的衣服,象征着贫困或简朴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出居庸关》。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我们来看第一句:“镝弦老死不闻声,身是渔阳戍卒营。” 这一句的意思是说,随着战鼓声消逝,战士们的生命也在无声中消逝,他们已经在渔阳的边塞上度过了一生。这里的关键词“镝弦”指的是弓箭上的弓弦,象征着战士们的战斗生活。而“身是渔阳戍卒营”则表明了这些战士是在渔阳边塞上生活的。渔阳是唐朝的一个郡名,位于今天的北京怀柔县境内
【注释】 封狼当道:指秦朝末年,刘邦在陈地被项羽围困。 狐凭社:比喻奸臣依附权贵。 竟:竟然。 泉明:即刘向(前77-前6)西汉文学家、目录学家、《楚辞》的编辑者。 荆轲:战国时人,以刺秦王闻名。 要离有冢:要离是春秋末期吴国的一个勇士。相传他为了刺杀公子庆忌,曾挖开庆忌的墓穴。 博浪无椎可奈何:传说战国时吴国人越王勾践曾用木棍击破大石,后来他的儿子也用同样的棍子打死了吴国的国王夫差
这是一首关于龙洞的诗,描述了龙洞的景色和氛围。下面是逐句翻译和注释: 1. 乱山走回合,群峭重杳复。 - 乱山交错,山峰重叠,又高又深。 2. 丹崖与翠嶂,壁立削碧玉。 - 红黄色的崖壁与绿色的山嶂,壁立如切下的碧玉。 3. 溪枫欲染崖,岩柏倒挂绿。 - 溪边的枫树仿佛要染红崖壁,岩上的柏树倒挂着绿色的叶子。 4. 涧流夹松风,谡谡似和筑。 - 山谷中的溪流夹杂着松林吹过的风声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它描述了诗人在泗水边度过的一天,从汶上县出发经过泗水到达曲阜,沿途所见所感的景色。 度泗水望曲阜 渡过泗水望向曲阜 汶上昨日见,泗水今午涉。 汶上昨天见到的,泗水今天渡过去。 其广数十丈,深尺度车辙。 它的面积有几十丈,深度达到车轮行驶的距离。 岸沙广浩浩,当上泗涨汐。 河岸上的沙子很广阔,正遇到上游河水上涨。 人可负戴度,小水何足说。
赠郑大鹤同年 海内词人孰正声,画师樗散话居平。 何当麋鹿游台感,又见龙蛇起陆争。 燕乐孤微知石竹,樵风哀艳入琶筝。 西台铁笛曾吹裂,卖药悬壶断此生。 入山惟恐不能深,勾漏罗浮何处寻。 欲问葛翁同徙宅,山樵妙墨有青岑。 身世可堪逢百忧,万方多难竟无休。 死生契沽嗟吾辈,烟雨迷茫话小楼。 注释: 1、海内:全国之内,这里指京城之中。 2、孰(shú):谁。 3、正声:正宗的声音。 4、樗(chū)散
这首诗是元代著名诗人赵秉文的《新济南》。全诗共四百九十九字,描绘了济南的自然风光与城市景观,表达了作者对这座城市的喜爱之情。 译文 碣石四百岛,渡海起泰岱。 走峰尽济南,龙种犹存在。 揭揭华不注,离离点苍黛。 翠巘巉天半,单椒无连带。 虎牙独雄立,巨石奋灵怪。 鹊山桉前横,萼药鞍后拜。 群山次第朝,黄河曲拥戴。 名泉七十二,众流会灌溉。 明湖汇济泺,归极环下界。 清河绕黄台,纡折入河内。
这首诗是作者在元日(正月初一)时创作的,表达了他对生命的感慨和思考。 第一句“丁巳元日赋长篇后意未尽而韵已将尽乃再赋此二章吾平生所得在此也”,意思是说:我在元日的时候创作了一首长诗,但是诗歌的韵律已经快要结束,于是我又创作了这两章,这是我一生中的所得。 第二句“行年得六十,寿逾天地老”,意思是说:我已经到了六十岁,寿命已经超过了天地的寿命。 第三句“君试观蟪蛄,莫度春秋考。”意思是说
这首诗是元朝文人张可久在元日(即元旦)时所作,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宇宙和自然的深刻感悟。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1. 丁巳元日赋长篇后意未尽而韵已将尽乃再赋此二章吾平生所得在此也:丁巳是农历正月初一,元日就是元旦,古人常在这一天写诗以抒发感慨。"长篇"指篇幅较长的诗歌作品,这里指的是作者在元旦时创作的一首长达数章的诗歌。“吾平生所得在此也”意味着作者认为这些诗句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