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水渺无际,斜阳对客愁。
芦中有穷士,此处泊孤舟。
注释:
在阜宁的船上,我停泊下来。野水无边无际,斜阳映照着,使我倍感寂寞。在这荒凉的地方,只有一位穷士,独自泊着一只孤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阜宁停留时所见的景象及所感之情。诗中的“野水渺无际”表现了水面广阔、视野开阔的特点;“斜阳对客愁”则表达了诗人面对夕阳时的忧愁和孤独感。而“芦中有穷士,此处泊孤舟”则描绘了诗人在这片荒废之地中遇到一位贫穷的士人,他独自在芦苇丛中泊着一只孤舟,这更增添了诗人的孤独与无助之感。
野水渺无际,斜阳对客愁。
芦中有穷士,此处泊孤舟。
注释:
在阜宁的船上,我停泊下来。野水无边无际,斜阳映照着,使我倍感寂寞。在这荒凉的地方,只有一位穷士,独自泊着一只孤舟。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阜宁停留时所见的景象及所感之情。诗中的“野水渺无际”表现了水面广阔、视野开阔的特点;“斜阳对客愁”则表达了诗人面对夕阳时的忧愁和孤独感。而“芦中有穷士,此处泊孤舟”则描绘了诗人在这片荒废之地中遇到一位贫穷的士人,他独自在芦苇丛中泊着一只孤舟,这更增添了诗人的孤独与无助之感。
《杜宇二首·其一》是唐代诗人曹峻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释: 1. 萋萋芳草遍天涯 - 萋萋芳草:形容草丛茂盛,色彩鲜绿,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 - 遍天涯:表示草地遍布整个天涯,暗示着诗人对远方的无限遐想和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2. 杜宇声声感岁华 - 杜宇:即杜鹃,是一种叫声凄厉的鸟类。 - 声声:反复、连续地叫着,这里强调了杜鹃叫声的连绵不绝和悲切之情。 - 感岁华:感慨时光流逝
【注释】 吴陵试院:指唐代诗人韩愈、柳宗元等在吴地(今苏州一带)主持的科举考试。见杨花:看到飘飞的杨花,触动思乡之情。 平芜:平坦的田野。 如醉如颠:形容心情极度悲伤。 那堪:哪里能够承受。 陌路:指远离家乡的地方,即异乡,也指被贬官的地方。 枝头:比喻故乡。 故苑斜阳空有梦:意思是说,在故乡的时候,夕阳西下,自己还幻想着能再回到故乡与家人团聚,可是现在只能在异乡遥望,只能对着斜阳发呆
杜宇二首 其二 金粉楼台百战场,诗魂唤起恨茫茫。春风春雨愁中夜,江北江南望故乡。 注释:金粉楼台,指的是繁华的宫殿或城市。百战场,指无数的战争场所。诗魂,指诗人的诗歌创作灵感或灵魂。唤起,激发或唤醒。恨茫茫,表示深深遗憾和无奈。春风春雨,春天的风和雨。愁中夜,在忧愁的夜晚。江北江南,分别指长江以北和以南地区。望故乡,望着远方的家乡。便解倒悬,形容摆脱困境后的喜悦。终自苦,最终感到快乐
这首诗是王雨岚对朋友逝去的悼念,表达了他对故友的怀念之情。 第一句“故友存亡感慨多”,诗人感叹自己与友人分别后,对友人的生死安危感到深深的感慨。 第二句“过江名士奈愁何”,诗人感叹自己作为一个过江名士,却无法为朋友排忧解难,只能徒增自己的忧愁。 第三句“乱馀事业心先死”,诗人表达出在战乱之后,自己已经失去了斗志,甚至觉得自己的心也已经死去。 第四句“垂老光阴墨又磨”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勃的作品,描绘了一幅壮游图景。全诗共四联八句,每句七个字,共五十六个字。 译文 丈人无不称心满意,出门浪荡去逍遥游荡。 手提三尺剑,吐气凌沧洲。 朝关复暮河,风尘满貂裘。 既抱卞和璞,更饭宁戚牛。 世情久颠倒,台隶半公侯。 四海谁知己,请与肉食谋。 宇内丛荆棘,抚心滋百忧。 悲为且饮酒,一饮每十瓯。 男儿志四方,肯作章句囚。 行乐须及早,时往难再留。 乘醉舞长剑
《过漂母祠题壁二首》为清代诗人曹俊创作的组诗。这两首诗通过描述漂母祠的历史背景和其背后的故事,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以及对人性中善与恶的深刻反思。以下是对这两首诗的具体分析: 诗句释义 1. “自古蛾眉识别真”:“蛾眉”指的是古代美女的眉毛,这里借指有智慧和美貌的女性。诗人通过这句表达自古以来,有智慧和美貌的女性都能辨别真假。 2. “乱离亦有王孙过”:乱离时期也有许多贵族或王室成员经过
【题解】: 《题金筱庄太守抚松图》是南宋诗人汪元量的一首七言律诗。此诗是作者对好友金筱庄的赞美,表达了对其政绩和人品的高度赞扬和敬仰之情,体现了作者的爱国情怀。 【注释】: -大江汇海何冥蒙:大海汇聚于海洋,多么辽阔而神秘啊! -水势欲挈狼山东:水势汹涌澎湃,似乎要把狼山拖入大海。 -谁与中流作砥柱,坐抚琴鹤临蛟宫:谁能够站在河中成为支撑,坐在抚琴的鹤旁面对蛟龙的宫殿? -崇川政绩垂千载
【注释】 折杨柳词:即《折杨柳》曲,是古代汉族民歌,多写离别之情。司马:指翁吉卿,字公弼,号思齐,北宋时人。 石藓河梁女萝碧,生小深闺苦离别——石藓、河梁、女萝碧:都是指送别之地的景物,也暗寓送别之人。石藓,苔藓;河梁,桥梁;女萝碧,指女子的鬓发如绿色女萝般柔美。 柳丝摇曳不可攀,忽忽行期又今夕——柳丝,指柳树的枝条;摇曳,风中摇摆的样子;不可攀,无法攀援;忽忽,形容时间过得很快。行期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高人隐士,他的超脱和高洁让人难以理解和接受。他身处红尘之中,却能保持内心的清明和宁静。他弹琴、赏月,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然而,现实的战争和混乱让他感到痛苦和无奈。他渴望回归自然,寻找心灵的安宁。 注释: - 不俗自言俗:不把自己看作与众不同的人 - 高隐耐清冷:隐居深山,享受清静的生活 - 俗子讳计俗:普通人害怕被认为是庸俗的人 - 君身具仙骨:你的身体里有着仙人的骨头 -
诗句释义与译文: 得气何堪亦太迟,樽前风味过墙枝。 - 注释:得到春天的阳气(春分之气)已经很晚了,酒席上的美好味道已经如同过墙的枝条一样消逝。 - 赏析:这句诗通过“得气何堪亦太迟”表达了诗人对于时机把握的无奈感,暗示着春天的气息来得并不算早,而美好的时光已经逝去。同时,“樽前风味过墙枝”则形象地描绘了宴会上的美酒佳肴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失去了原有的鲜香和韵味,如同过墙的树枝一般,美好却无法长久。
【注释】 1.崇川:地名,在今湖北荆州。 2.无家:没有固定的住处或家。 3.各奔扰:各自奔波,纷乱。 4.此邦:指此地。 5.不可居:不能居住。 6.过客:旅人,行路的人。 7.呼黄鸟:呼叫着黄鸟。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崇川道中口占的,表达了作者在异乡漂泊、流离失所的苦闷心情。首句“世远行路难”,直接点题,表明作者身处异地,远离故乡,行走艰难。第二句“无家各奔扰”,进一步描绘出作者四处奔波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压线年年积泪痕,万端幽绪与谁论? - “压线”可能指的是一种精细的工作,如印刷或绣制。“泪痕”表示经常因为思念、忧虑而流泪。整句表达了作者因连绵不断的思乡之情和对亲人的挂念而感到悲伤,这种情感像压线的墨迹一样难以摆脱,无法与人分享。 - 注释:思念家乡,忧愁难解。 - 赏析:通过比喻和形象化的语言表达了深切的思乡之苦和孤独感。 2. 蠹因食字频钻纸,雀可衔环解报恩?
《述怀示肩吾远模两弟二首·其一》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理的诗作,通过描绘江南词客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感受,反映了诗人对人生、家国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下面将逐一解读这首诗: 1. 诗句解读: - 江南词客久无家:表达了诗人长久以来没有固定的家,漂泊不定的生活状态。 - 展转难通上汉槎:意味着诗人在寻找归途或归宿时遭遇重重困难。 - 漫说知贫多鲍叔:诗人提到尽管自己贫穷,但并不羡慕他人的财富
【注释】清河道:即黄河,这里借指仕途之路。青杉:指杨柳。寥落:稀疏貌。风尘:尘世。白蘋:浮萍。万斛秋愁:形容深重的忧愁。千里客:指远离家乡的游子。相逢:相遇。乱离:动乱离散。 【赏析】此诗作于作者任河南府司录参军期间,时值汴水涨溢,诗人在郑州与友人相会,共话离别之情和仕途之苦,表达了自己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和对自由生活的追求。首联写景,颔联写人;颈联承上转下,抒发感慨;尾联以景结情
夜宿海陵僧舍示蒋鹿潭 书生戎马走淮南,乱里馀生七不堪。 墙外恶声惊梦断,五更寒月照茅庵。 注释: 1. 书生:这里指的是作者,一个读书人。 2. 戎马:指战争,这里指在战争中的书生,即在战场上奔波的文人。 3. 走淮南:指在淮南地区作战或活动。 4. 乱里馀生:意为在乱世中幸存了下来。 5. 七不堪:形容生活艰难,无法忍受。 6. 墙外:指窗外,可能是作者所在的地方有围墙。 7. 恶声
【注释】: 1. 海陵僧舍:指海陵(今浙江嘉兴)僧舍。蒋鹿潭:蒋廷锡,字鹿潭,号南溪,明末清初诗人、学者。 2. 功名今日重狂奴:意谓今日的功名已经不重要了,因为自己已经厌倦听禅堂里说的那些“野狐”之语。 3. 厌听禅堂说野狐:意谓在禅堂里听到的都是一些不切实际的言论。 4. 天下纷纷正多事:意谓天下纷扰,正是多事之秋。 5. 挑灯拭泪读阴符:意谓挑亮油灯,擦着眼泪阅读《阴符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