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至上留田,不闻鸦鹊声。
华屋为丘墟,莫辨室与庭。
常棣不复花,荆树无遗荣。
深栽百年久,剪伐谁使令。
沴气夙已滋,会与妖祥并。
飘风一朝至,根本忽以倾。
栖栖失林鸟,三币徒飞鸣。
海畔多枭鸱,诱汝啄腐腥。
猝然遇矰弋,同为盘中羹。
胡不学鸴斯,故巢犹可营。
悲哉上留田,蔓草无人耕。
昔我尝三宿,感此涕泗零。
冤魂如欲语,白日悲风生。
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李益的作品《上留田》。
上句:行至上留田,不闻鸦鹊声。
译文:行走至上留田,听不到鸦鹊的鸟鸣声。
注释:此句描述了作者来到上留田后的情景,周围没有乌鸦和喜鹊的叫声,给人一种寂静、空旷的感觉。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比鸦鹊的叫声与自己的脚步声,表达了一种孤独和寂静的感受,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对这片土地的陌生和不适应。
下句:华屋为丘墟,莫辨室与庭。
译文:华丽的屋子变成了废墟,无法分辨是室内还是庭院。
注释:此句描绘了上留田昔日的繁华景象已经消失殆尽,只剩下废墟。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对曾经繁华的上留田的怀念和感叹,同时也反映出世事变迁的无常和人生的短暂。
下句:常棣不复花,荆树无遗荣。
译文:常棣不再开花,荆树失去了往日的荣光。
注释:此句反映了上留田的自然景观发生了巨大变化,原本常棣盛开的花朵已经凋零,荆树也失去了往日的繁盛。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常棣和荆树的变化,表达了对自然变化的感慨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下句:深栽百年久,剪伐谁使令。
译文:深挖种植历经百年,是谁下令要修剪它?
注释:此句指出了上留田中树木被长期种植,但最终却被人下令剪伐。
赏析:这句诗揭示了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以及人们对自然的掠夺和破坏。
下句:沴气夙已滋,会与妖祥并。
译文:早有恶气的滋生,必然会与妖邪一同出现。
注释:此句反映了上留田中可能存在的不祥之气或者邪恶势力。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对上留田中不祥之气存在的担忧,以及对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的预感。
下句:飘风一朝至,根本忽以倾。
译文:一阵飘风突然而至,它的根基一下子倒塌。
注释:此句描述了上留田遭遇自然灾害的情景,可能是狂风或强降雨等。
赏析:这句诗通过描述自然灾害的发生,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生命的脆弱性的感慨。
下句:栖栖失林鸟,三币徒飞鸣。
译文:迷失在树林里的鸟儿们惊慌失措地飞来飞去。
注释:此句描绘了因自然灾害导致鸟类失去栖息地,四处寻找食物的场景。
赏析:这句诗通过描绘动物的行为,反映了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直接影响,以及人类对自然的依赖性。
下句:海畔多枭鸱,诱汝啄腐腥。
译文:海边有很多枭鸱,引诱你们啄食腐肉的味道。
注释:此句反映了上留田附近海域生态环境的恶化,可能因为人类活动导致海洋污染等问题。
赏析:这句诗通过对海洋生态的描绘,警示人们要保护环境,避免过度开发和污染。
下句:猝然遇矰弋,同为盘中羹。
译文:突然遇到网捕工具,就像盘中美味一样。
注释:此句表达了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和占有,将自然界的资源视为盘中餐。
赏析:这句诗揭示了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提醒人们要珍惜资源,尊重自然。
下句:胡不学鸴斯,故巢犹可营。
译文:为什么不学习鸴斯呢?原来的巢穴仍然可以重建。
注释:此句建议人们在面对困难时不要放弃,而是要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赏析:这句诗鼓励人们要有坚韧不拔的精神,面对困境时不要轻易放弃。
下句:悲哉上留田,蔓草无人耕。
译文:悲哀啊,上留田荒芜无人耕种。
注释:此句表达了对荒废的土地和无人耕种的现象的哀叹和惋惜。
赏析:这句诗反映了土地资源的浪费和人口减少的问题,呼吁人们关注农业发展和农村振兴。
最后一句:昔我尝三宿,感此涕泗零。
译文:过去我曾经在这里住了三天,看到这种情况流下了眼泪。
注释:此句回忆了作者曾经对上留田的熟悉和喜爱,现在看到荒芜的景象感到悲伤。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以及对现状的无奈和伤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