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辛有火正,受封在祝邱。
黄帝六世孙,家乘非谬悠。
传国及千载,袭封在宗周。
因国以为氏,国亡其姓留。
乱党诩华胄,腹空无乃羞。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高辛有火正,受封在祝邱。”
  • 注释:高辛氏是古代的部族首领,他被称为火正官。他被分封到祝丘这个地方。
  • 译文:高辛氏作为部落的首领,被分封到了祝丘。
  • 赏析:这句诗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等级制度和分封制度。火正官是一个重要官职,通常由部落首领担任,代表部落对外行使权力,对内管理事务。分封制则是古代国家政权的一种形式,诸侯或王族被封为地方统治者,拥有一定的土地和人民。
  1. “黄帝六世孙,家乘非谬悠。”
  • 注释:黄帝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五帝之一,他的儿子有许多后代,其中一位是颛顼帝,颛顼又传位给了黄帝的孙子。
  • 译文:黄帝的六世孙,其家族记录并非虚构。
  • 赏析:这句话强调的是家族血统的真实性和历史的连续性。它揭示了一种传统的家族观念,即祖先和血脉的传承是不可改变的。这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宗族观念,也体现了人们对传统和历史的尊重。
  1. “传国及千载,袭封在宗周。”
  • 注释:传国是指将王位传给下一代君主,而袭封是指在宗周地区继续统治。
  • 译文:传国延续了千年,而继承封地的是宗周地区。
  •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中国历史上一个王朝的持续和传承。通过“传国”和“袭封”,诗人表达了对国家历史沿袭和世代相传的赞扬。宗周则可能指的是现在的陕西一带,是古代中国的中心区域,也是许多朝代的首都所在。
  1. “因国以为氏,国亡其姓留。”
  • 注释:因为某个国家的存在而形成了姓氏,但在国家灭亡时这个姓氏也随之消失。
  • 译文:因为某个国家的存在而产生了姓氏,但当那个国家灭亡时这个姓氏也随之消失。
  • 赏析:这句话反映了姓氏与国家之间的紧密关系。在古代中国,一个国家的兴衰往往会影响到与之相关的姓氏的命运。这里用“因国而立姓”来强调姓氏的形成与国家的紧密联系,而“因国而亡”则暗示了一种命运的无常和历史的变迁。
  1. “乱党诩华胄,腹空无乃羞。”
  • 注释:乱臣贼子自诩为中华子孙,但如果他们内心空虚、没有真正的品德,就应当感到羞愧。
  • 译文:混乱之党自称是中华子孙,但如果他们心中空虚,没有真才实学,就应该感到羞愧。
  • 赏析:这句诗批评那些虚伪之人,他们虽然表面上声称自己是中华子孙,但实际上却缺乏道德修养和学识。诗人在这里强调了真正的身份应该与个人的品质相符,而不是仅仅依赖于外在的标志。这种观点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对于君子的要求,即君子不仅要有名,还要有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