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始周召,祸出厉王手。
子代太子死,召公意良厚。
王奔十四载,二公为留守。
岂似贪乱人,纲常类刍狗。
乱中杂感五首·革命
共和始周召,祸出厉王手。
子代太子死,召公意良厚。
王奔十四载,二公为留守。
岂似贪乱人,纲常类刍狗。
注释:
- 共和始周召:指周武王的儿子姬发建立的西周王朝。
- 祸出厉王手:指周厉王因暴政导致国难,后来被民众推翻。
- 子代太子死:指西周的太子姬虞在位时去世。
- 召公意良厚:指召公奭对周武王之子姬发的态度和情感。
- 王奔十四载:指西周末代君主周幽王因为宠幸妖女褒姒而荒淫无道,导致国家灭亡,自己被迫逃亡,共十四年。
- 二公为留守:指召公和周公旦在周幽王逃亡期间担任国事。
- 岂似贪乱人:意为那些贪婪的人,他们的道德和纲常比草狗还要差。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对历史变迁和社会动荡中人物行为的感慨之作。诗人通过描述西周的历史变革,表达了对于政治腐败和社会混乱现象的不满和批评。同时,诗人也借此抒发了对忠贞不渝、坚守正义之士的赞赏之情。
诗的前四句主要描绘了西周时期的政治变迁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动荡。诗人用“共和始周召”来概括西周的建立,暗示着这是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随后,诗人指出周厉王因暴政导致国家的灭亡,这反映了诗人对统治者的批判态度。
接下来的两句进一步描述了西周的灭亡过程。“子代太子死,召公意良厚”,诗人以召公奭对周武王之子姬发的态度为例,表达了他对周王室的忠诚和爱护。然而,这种忠诚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反而导致了国家的覆灭。
最后四句则转向了对西周末代君主周幽王的评价。“王奔十四载,二公为留守”,诗人描绘了幽王因宠信妖女而荒淫无道,导致国家灭亡的情景。“岂似贪乱人,纲常类刍狗”,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对于那些贪图权势、不顾纲常伦理的人的厌恶,认为他们的行为与草狗无异,缺乏真正的价值。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现实的反思,揭示了社会动荡背后的人性扭曲和价值观的沦丧。诗人以敏锐的洞察力和深邃的思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历史和社会现象的独特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