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阳明晚渡,倦马踏寒云。
岸动移舟影,沙喧落雁群。
山城秋似画,水市暮多闻。
老客归心急,无眠到夜分。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名为《渡沁水作》。诗中描绘了诗人在渡过沁水时所见到的景色和心情。下面逐句进行释义:

第一句:“斜阳明晚渡,倦马踏寒云。”

  • “斜阳”指的是夕阳西下的景象,给人一种温暖而柔和的感觉。
  • “明”字在这里可能是指天色明亮或者阳光明媚。
  • “晚渡”表示是在傍晚时分渡水。
  • “倦马”指的是疲倦的马,暗示着旅途的劳顿。
  • “踏寒云”描述马行走在寒冷的云层之上的情景,有一种孤独与艰辛之感。

第二句:“岸动移舟影,沙喧落雁群。”

  • “岸动”指水面上的风浪带动着岸边的景物。
  • “移”字说明岸边的景物随着波涛的起伏而移动。
  • “舟影”指船上的影子随着水流而摇曳。
  • “沙喧”形容沙滩上的风声喧闹。
  • “落雁群”指的是大雁成群结队地从空中落下,这里暗喻秋天的到来,也象征着离别。

第三句:“山城秋似画,水市暮多闻。”

  • “山城”指的是坐落在山中的城市。
  • “秋似画”用来形容秋天的景象如同一幅美丽的画作。
  • “水市”可能指的是水边的市场或者水乡。
  • “暮多闻”意味着黄昏时分市场上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第四句:“老客归心急,无眠到夜分。”

  • “老客”可能指的是年老的旅人。
  • “归心急”表明旅人的归家之心急切。
  • “无眠”意味着旅人因为思乡之情难以入睡。
  • “到夜分”表示时间已经到了深夜,强调了旅人的思乡之苦。

整体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描绘,展现了旅途中的孤独与辛劳。诗人通过对斜阳、寒云、倦马等自然景象的描述,以及岸边的动荡、沙上的喧闹和大雁的飞翔,营造出了一种秋天特有的凄凉与萧瑟。同时,诗人还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相结合,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整首诗语言朴实自然,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感官冲击,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与哲理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