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庭寥落梦吟魂,每过潸然渍涕痕。
昔侍门墙呼老友,今趋第宅对孤孙。
可能点笔神光护,只有遗书手泽存。
石墨楼高回首望,尽教腹痛向黄昏。

过苏斋师寓斋感赋

空庭寥落梦吟魂,每过潸然渍涕痕。

昔侍门墙呼老友,今趋第宅对孤孙。

可能点笔神光护,只有遗书手泽存。

石墨楼高回首望,尽教腹痛向黄昏。

注释

  1. 苏轼(1037~1101),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被尊为文坛巨匠、诗坛领袖。
  2. 苏斋:指苏轼的书房。
  3. 门墙:指孔子的弟子们聚集的地方,此处借指老师。
  4. 老友:旧时结交的朋友,这里特指苏轼的弟子或学生。
  5. 第宅:指官员的住所。
  6. 神光:《易经》中的八卦之一,象征智慧和力量。
  7. 遗书:指已故之人的书信。
  8. 石墨楼:指苏轼居住过的阁楼,以“石墨”命名,意在表达其书法的精湛。
  9. 腹痛:形容极度悲痛。
    赏析
    这是一首感怀之作,作者通过回忆与苏轼的交往,表达了对老师的敬仰之情和对逝去时光的感慨。全诗充满了对苏轼才华和人格魅力的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岁月流逝、人生无常的无奈和哀伤。
    首句“空庭寥落梦吟魂”,描绘了诗人在空旷的庭院中独自吟诵的场景,营造出一种寂静而深远的氛围。这里的“空庭”象征着诗人的内心世界,而“寥落”则暗示着诗人的孤独和迷茫。诗人通过“梦吟魂”这一形象,表达了自己对苏轼深深的怀念之情。
    接下来两句,诗人回忆起昔日与苏轼相处的日子。“每过潸然渍涕痕”,描述了每当经过曾经与苏轼共度的时光时,诗人都会情不自禁地流泪,仿佛那曾经的记忆仍在心头泛起波澜。这两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于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也反映了他对逝去时光的不舍和遗憾。
    第三句“昔侍门墙呼老友,今趋第宅对孤孙”,则是对前两句的深化和扩展。诗人回顾了自己曾跟随苏轼学习、生活的情景,那时他是苏轼的门生,可以自由出入他的住所,与这位伟大导师亲密无间。然而,如今自己却只能远观他的居所,无法再与他面对面交流,这让他感到无比的惋惜和失落。
    第四句“可能点笔神光护,只有遗书手泽存”,诗人进一步表达了自己的感慨。他认为苏轼的才华如同神明一般,他的每一笔都闪耀着智慧的光芒。而他唯一的遗物——书信,也保存着他的手泽,成为后人学习和研究的宝贵资料。这两句诗既体现了诗人对苏轼才华的钦佩,也表达了他对失去这种传承的遗憾。
    最后一句“石墨楼高回首望,尽教腹痛向黄昏”是整首诗的情感高潮。诗人站在阁楼上回望过去,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感慨和痛楚。他回想起过去的岁月,那些与苏轼共度的美好时光,如今只能在梦中回味。而他的痛苦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愈发强烈,仿佛每一个黄昏都在提醒他生命的脆弱和无常。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成功地传达了诗人对苏轼的怀念之情以及对逝去时光的感叹。通过对过去和现在的回忆对比,诗人抒发了自己对老师深深的敬仰和对逝去岁月的无限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