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游子归,江上片帆挂。
此行异寻常,侍母得情话。
骨肉五六人,贫困不知惫。
浙水三折波,溯洄波明快。
风雨万山号,芦荻两岸拜。
舟无离别人,目之皆图画。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作答时注意要结合诗中的关键词,如“奉母”,“侍母”,“情话”,”骨肉五六人,贫困不知惫”,“浙水三折波”“溯洄波明快”“风雨万山号”,“芦荻两岸拜”等。
【答案】
译文:十二月去奉侍母亲前往衢州。海上的游子回来了,江上的帆船挂着帆。这次出行不同寻常,能和母亲畅谈心声。家中有五六个儿子,贫困但不知道疲倦。浙水的三处曲折之处,水流回旋,波光明亮。风吹雨打,万山发出阵阵呼啸,芦苇、水草两岸都跪拜在地,祈求风调雨顺。船中没有离开的人,眼前都是美景。赏析:诗人与母亲相别之后,便踏上了奉侍母亲的旅途。他沿着海路远行,一路风尘仆仆,终于到达了衢州。在奉侍母亲的旅途上,诗人的心情是复杂的。一方面,他内心十分矛盾,一方面是喜悦之情难以抑制。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心情下写下的。
第一句写海上行旅。“海上游子归”,一个“归”字,道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感情:既是为了奉侍母亲而去,又是为了远离家乡而感到依依不舍。
第二句写江上行程。“江上片帆挂”,诗人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一片小小的帆船正迎着江风驶去。这两句诗,不仅写出了江南水乡特有的风光,还表现了诗人此时内心的复杂感情:既有随母亲远行的快乐,又有远离故乡的忧伤。
第三句写此行的特别。“此行异寻常,侍母得情话”,这两句诗表明了诗人此行的目的和心情。诗人之所以奉侍母亲而行,是因为他想借此机会向母亲倾诉自己多年来积压在心底的感情,同时也希望在旅途中得到母亲的教诲和指点。诗人把奉侍母亲看作是一次非常难得的良机,因此,他对这次旅行充满了期待与激动之情。
第四句写家庭情况。“骨肉五六人,贫困不知惫”。这两句诗表明了诗人家庭的具体情况:家中共有五六个兄弟,虽然贫困不堪,但却乐此不疲;他们不知道什么是疲倦,因为他们心中充满亲情。这些诗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家庭和亲人的深厚感情,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下层民众的生活状况。
第五句写路途艰难。“浙水三折波,溯洄波明快”,这两句诗描写了诗人沿途所经过的江河湖泊,以及沿途的风景。诗人通过这两句诗,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喜悦之情:一路上风景优美,心情舒畅愉快。
第六句写风雨交加。“风雨万山号,芦荻两岸拜”,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在路上遇到的风雨情况:万山上传来阵阵风雨之声,岸边的芦苇、水草都跪下了身子,向风向雨祈祷平安。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风雨交加的景象,也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恐惧与不安。
第七句写舟行顺利。“舟无离别人,目之皆图画”,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这次旅行顺利结束的喜悦之情:虽然旅途中有一段时间是在船上度过的,但是整个过程中都没有发生什么困难或危险的情况,一切都顺利进行。诗人把这次旅行比作一场画卷,把自己比作画中的人物,表现出自己对于这次旅行的满足与得意。
最后两句写旅途所见。“山水佳处多,处处可入画”,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旅途所见风景的赞美之情:山水之间有很多美好的景色,每一个地方都值得细细品味。诗人通过这两句诗,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然风光的热爱与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