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晚来急,去国如敝屣。
孤帆数百里,未见人踪至。
忽闻鼓角声,江流齐赤帜。
灯火列万家,月色照车骑。
深夜不闻声,安问谁将帅。
浸晓独眺望,潮落东林寺。

【注释】

洙泾:地名,位于今江苏苏州。见官兵:看见朝廷的官兵。

鼓角声:指战鼓和号角的声音。赤帜:指红色的旗子。江流齐赤帜,形容江面上红旗飘扬。灯火列万家,形容家家户户点上了灯。月色照车骑,月光照亮了车马。浸晓:天快亮的时候。独眺望,独自遥望着。东林寺:在今江苏苏州西郊。潮落:潮水退落。

【译文】

秋风萧瑟,傍晚来到,离别家乡就像扔掉一双破鞋一样容易。孤帆几百里,没有看见一个人影。忽然听到鼓角声阵阵,只见江流上飘扬着红旗。灯光照耀万家,月光照耀车马。深夜里听不到一点声音,谁能知道是谁的将帅。天快亮的时候独自望远眺,只见潮水慢慢退落在东林寺旁。

【赏析】

这是一首写泊舟所见所闻的诗。诗人在旅途上遇到官兵,因风急浪高而误认为有战事发生,因而写下此诗,表达他对时局的忧虑和不安。

“秋风晚来急”,起句便以“急”字点出秋日之景,秋风凛冽,天色已晚,诗人急于赶路,所以用一个“晚”字。“去国如敝屣”,语本《诗经·小雅·大东》“维其亏矣,予又卒敛”。意思是说:离开故乡就像扔掉破旧的鞋子那样容易,说明作者离家之久,心情之迫切。“去国如敝屣”,是说作者对故乡之眷恋之情,也是对自己前途无量之恐惧。

“孤帆数百里,未见人踪至。”诗人看到一叶孤舟飘摇水面,不禁产生遐想:“难道我也要像这船一样漂走吗?”“孤帆数百里”,是说孤舟飘荡了好长一段时间,“人踪至”,则意味着自己已经远离家乡,不知何去何从。

“忽闻鼓角声,江流齐赤帜”。“鼓角声”和“江流齐赤帜”相映成趣,既写出了战争即将爆发的景象,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紧张和不安。

“灯火列万家,月色照车骑。”诗人看到江面上灯火通明,万家灯火,说明战争已经结束,人们纷纷回到家中庆祝胜利;而月光照耀着车骑,则说明战争刚刚结束,士兵们刚刚回到营地。这两句诗句既写出了战争结束后的宁静景象,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期待。

“深夜不闻声,安问谁将帅。”“深夜不闻声”是说夜已经很深了,但却没有听到一点声音,说明战争已经结束,人们已经回到家中休息。“安问谁将帅”是说为什么还要问是谁指挥这场战斗的主帅呢?因为这场战争已经结束了。

最后一句“浸晓独眺望,潮落东林寺。”“浸晓”是指黎明时分,“独眺望”则是说自己独自一人站在岸边望着远方。“潮落东林寺”,则是说潮水渐渐退去了,露出了东林寺的身影。这两句诗句既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又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许和期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