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宁有高台,台名吴宁建。
南唐迄有明,累朝勤葺缮。
我居台之西,楼阁列灿烂。
倒影入池塘,波平揩匹练。
桃柳数十株,荫密新栽遍。
花落闲扑窗,絮飞徐沾砚。
旅子知昼长,抛卷神初倦。
邀客登斯楼,风光来面面。
层磴架岧峣,危槛复盘旋。
山翠压城高,岭石补云断。
春色明媚时,一时经百变。
田野扇和风,耒耜集芳甸。
遗爱在此间,古今人如见。
况移孝作忠,盛名犹炳焕。
以此教斯民,斯民饥渴愿。
须臾起晚炊,郭外斜阳半。
驱犊归家家,柴门蒸麦饭。
相聚话使君,农欢妇无叹。

【解析】

1.“台在东阳县廨后园”的意思是:吴宁台,位于东阳县衙门后面。

2.“倒影入池塘”的意思是:池塘中的倒影映入水中。

3.“我居台之西”的意思是:我住在吴宁台的西边。

4.“层磴架岧峣”的意思是:层层台阶上建有高高的亭子,十分壮观。

5.“山翠压城高”的意思是:山上的绿树把城都压得很低。

6.“田野扇和风”的意思是:田野里像扇子一样把风吹拂着。

7.“耒耜集芳甸”的意思是:农具都聚集在肥沃的土地上。

8.“遗爱在此间”的意思是:在这里留下了美好的恩惠。

9.“况移孝作忠,盛名犹炳焕”的意思是:何况是把孝敬父母、忠诚于国家的精神传承下去,其光辉的名声至今依然熠熠生辉。

10.“以此教斯民,斯民饥渴愿”的意思是:用这样的方式来感化百姓,百姓渴望接受这样的教化,愿意遵循教导。

【答案】

译文:

登临吴宁台,观赏吴宁台的美丽景色。

吴宁台名闻遐迩,自南唐以来一直被人们所赞美。

我在吴宁台居住,楼阁林立,灿烂耀眼。

池水波平如练,倒映着楼阁的影子。

数十株桃李成行,茂盛的树木覆盖了整个园林。

桃花落时,轻轻飘落在窗户上;柳絮飞起,慢慢沾湿了砚台。

游人知道白天很长,放下卷轴,精神疲倦。

邀请客人登上这楼,欣赏美景。

阶梯曲折,栏杆高耸,十分险峻。

山色青翠,压住了城墙的高度,岭石连绵不断。

春天景色明媚,变化无穷。

农田里和风拂面,犁耙整齐地排列着。

留下美好的恩惠,使古今的人们都能见到。

何况是将孝道作为忠诚,盛美之名仍然闪耀。

以此来教化百姓,百姓对教化充满了渴望。

傍晚时分,开始做饭。

赶着牛回家,家中柴门升起袅袅炊烟。

一起聊天,使君与农民谈笑风生,没有忧愁叹息。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作者在吴宁台观赏美丽的自然景色,以及在吴宁台中生活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吴宁台的喜爱之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