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姿来飒爽,瞻拜古衣冠。
释义:
用西洋镜照人像,用诗来记载这一景象。
英姿飒爽令人神往,瞻拜古代的衣冠。
赏析:
这是一首咏西洋画法的绝句。首句写西洋画法照象的特点,第二句写诗人观画的感受,第三句写诗人对古衣冠的仰慕之情。全诗语言简洁明快而意境深远,既赞美了西洋画法的新奇,又表达了诗人向往古代衣冠的情怀。
英姿来飒爽,瞻拜古衣冠。
释义:
用西洋镜照人像,用诗来记载这一景象。
英姿飒爽令人神往,瞻拜古代的衣冠。
赏析:
这是一首咏西洋画法的绝句。首句写西洋画法照象的特点,第二句写诗人观画的感受,第三句写诗人对古衣冠的仰慕之情。全诗语言简洁明快而意境深远,既赞美了西洋画法的新奇,又表达了诗人向往古代衣冠的情怀。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动人的海上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 诗句注释与赏析: 1. 风行高宝湖 - 注释:高宝湖,地名,位于今浙江省杭州市。 - 赏析:开篇即点明了诗人所处的位置,为下文营造了宁静的氛围。同时,“风行”二字也预示了接下来诗歌的主题将围绕风展开。 2. 白日浑风雨,扁舟发海门 - 注释:白日,指太阳。浑雨,指连绵不断的雨水。扁舟,小船。发海门,出发。 -
【解析】 本首诗是一首纪游抒怀之作,全诗意境清幽闲雅。 “夜半泊邵伯驿访龚甫”意思是夜晚在邵伯驿站拜访龚甫,“落月天河朗”:银河高悬,月亮皎洁明净(落月:指残月,即新月)。这是一幅宁静的夜景图。“危樯独夜开”,在孤寂的夜空下,只有那高高的桅杆独自迎风矗立着,显得格外醒目。此句中,诗人以景写情(孤寂的夜),表现了自己孤独、冷清的心情。“故人忘寂寞,游子几徘徊”,老朋友忘了自己的孤单寂寞而欢聚一堂
【注释】 青青:青翠。渺渺:遥远的样子。余深怀:指对往事的思念。浓淡三春画:指春天景色的浓淡变化。凄迷:悲伤迷茫。美人怜短梦:指女子因梦见情郎而伤心。游子怅天涯:指诗人因思念家乡、朋友而感到惆怅。盘桓:徘徊、逗留的意思。 【赏析】 《春郊闻笛》是一首抒情诗,作者在这首诗里抒发了自己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全诗共八句,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前四句以杨柳为线索,描写了一幅春光明媚的画卷
诗词名句“未满相知愿,天涯共客时”出自许传霈的《去淮阴留别诸友(其一)》。这首诗是作者在清同治四年所作,当时年仅二十二岁。下面将逐句进行解析和赏析: 1. 诗句释义:“未满相知愿,天涯共客时。” - 未满相知愿:表达了一种对深厚友谊尚未完全建立的遗憾和渴望。 - 天涯共客时:形容自己身在异地,如同漂泊的客人,与朋友们相隔遥远。 2. 译文: - 未曾完全理解彼此的愿望
【注释】 ①甲子:清代用干支纪年,甲子是天干第三位,属木;地支第二位,属丑。 ②孤馆:孤单的馆舍。 ③栖:栖息。 ④游子:旅居他乡的人。 ⑤佣书:为他人抄写书籍或文书。 ⑥郑重:庄重、严肃。 ⑦放棹:扬帆。 ⑧饥渴斯民赖:老百姓靠我生存。 ⑨穷通:指仕途的升沉和贫富的变化。常道:平常的道理。 ⑩南北路:指从北方到南方的道路。 【赏析】 这首诗作于清同治三年(1864),时作者21岁
【注释】喜,喜欢。子,对年轻人的尊称。方,刚才。过访,探望。同游小有天园在泰城西。甲子,清同治三年(1864年),作者二十一岁,此时作者正在扬州。偶,忽然。约,约会。闲从,悠闲地。绿荫,浓密的树阴。着处,归宿。俗吏,庸俗的官吏。低回,徘徊不进。白鹤山林去,红莲水榭开,用典。白鹤山、红莲池是扬州名胜。 【赏析】这首七绝写于作者二十四岁时(时作者正在扬州)所作,记叙了作者与友人游览小有天园的情景。
千里有孤子,三年无老亲。 译文:在这千里之外,有一个孩子独自生活,已经三年没有见到年迈的父母了。 注释:千里有孤子 - 意思是说,在遥远的异地,有一个孤单的孩子(指自己) 三年无老亲 - 意思是说,这三年来,我还没有能够见到我的父母(指自己的父母)。 问心时号泣,触目事悲辛。 译文:每次看到这些,我的心就难以平静,总是泪流满面。 注释:问心时号泣 - 意思是说,每当想到这些,我就忍不住流泪哭泣。
【注释】 乙丑:清同治四年,一八六五年。 暮泊(pō):傍晚停船。 苍茫(cānɡmánɡ):迷茫,迷蒙。 增暮色:增加天色的昏暗。 处(chù)何(hé):哪里。 芳草(fānɡcǎo)人烟冷:指田野上芳草萋萋,而人烟稀少。 结邻双小艇(xiǎodànɡxiǎoxiǎoniàn),偶语半吴侬(niùbànwūnónɡ):在两艘小船的甲板上结邻,偶然交谈着吴地方言。
【注释】 冠盖:指官宦。河梁:送别的桥梁。此乡:此处家乡或此地。蕴结:内心积聚。永夜:长夜,漫长的夜晚。百里:一百里。联床:同枕共眠。扁舟:小舟。玉杯:酒杯。 【赏析】 这是一首酬答之作。乙丑(清同治四年,1865年)三月四日他侍母登舟,至宝应县,谢淮阴诸友送至宝应(宝应县在今江苏)。这首诗是他写给友人的,是酬答之作,也是抒发自己离别之情的诗作。 首联“冠盖动淮阴,河梁携手吟”。冠盖:车驾和冠服
得家书将去泰州(甲子(清同治三年,一八六四年,二十一岁)): 偏照扬州月,由来十二圆。 鱼书迟驿使,乌鸟落江天。 明日扁舟客,长淮一路蝉。 忘忧树北堂,也说是归年。 注释: - 得家书将去泰州:收到家中的信,准备前往泰州。 - 偏照扬州月,由来十二圆:扬州的月亮偏斜照耀,自古以来每个月都有圆的时候。 - 鱼书迟驿使:书信被延误了寄送的速度,如同鱼在水里游动一样。 - 乌鸟落江天:乌鸟落在江面
诗句翻译: 用西洋的仪器照人像,用诗来记录这一切 铸金像人物,后世易青丹。 丹青成容易,不若铸金难。 所以金能寿,画图偶尔传。 然犹有传者,良由致力全。 画家言画法,点睛越数年。 智竭神乃见,阿堵传笔先。 何来西域制,迩时成大观。 有水黝其色,瓶注秘不宣。 云是采仙药,合成费万钱。 天朗气亢爽,裙屐集喧阗。 红日当头朗,明镜睻目鲜。 彼镜摄此镜,容貌别嗤妍。 沃以涓滴水,气勿临风迁。 倏忽擘素纸
解析 诗句与译文对应: 1. 三月二十六日与共甫偕吴门吴憩堂游云栖,翌晨步江干转至虎跑寺,由湖上棹归 - 注释: 描述了一次在三月二十六日与朋友一同游览云栖山的经过。 2. 鸡黍田家具,深林乐且住 - 注释: 描绘了乡村的宁静和美好,以及在深林中的快乐居住。 3. 酡颜立茅檐,茶笋香处处 - 注释: 描述在茅屋前喝酒的情景和周围的自然环境。 4. 有鸟忽呼归,我亦寻归路 - 注释:
三月二十六日,与共甫偕吴门吴憩堂游云栖,翌晨步江干转至虎跑寺,由湖上棹归。 注释:三月初六,与共甫一起游览了云栖,第二天早晨我沿着江边走,然后转到虎跑寺,从湖上划船回城。 译文:三日的初六,和共甫一起游览云栖;次日清晨,沿着江边行走,然后转向去虎跑寺。 山泉说虎跑,游兴晨更豪。舍舟登彼岸,行行不辞劳。 注释:虎跑寺的泉水在早晨更加清新,让人心旷神怡,因此决定放弃船只,步行过桥抵达对岸
叔韵以城西看山诗索和倚韵复之 城西山势如游龙,起伏奔驰神莫状。城西山色如好女,隐约倩秀遥相望。 报俶塔近白沙堤,东接城垣尤豪宕。奇石危磴破空来,突兀直前无依傍。 我居穷巷将及岁,寂无闻见心惆怅。霉雨匝月更困人,鱼鳖灶床清抱恙。 幸看此山日不足,高楼俨列碧屏障。兼喜雉堞一道横,流水短墙均无妨。 姑作曲势走往复,山容未宥使全放。宜雨宜晴亦宜月,妙境天开何清旷。 有时杯影落桥头,灵光呼吸涤肺脏
晚桂, 百卉俱飘息,丛桂出高冈。 百草凋零,只有桂树傲然挺立在高处。 年年七八月,空际散天香。 每到七八月的时候,桂花的香气就会飘散在空中。 有桂独后发,若自甘退藏。 其他花卉都已凋谢,只有桂花独自开放,它不追求名利,甘于隐居。 繁枝零玉露,翠节霏轻霜。 桂花的枝条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翠色的小叶上还挂着薄薄的雪花。 西风战阵阵,清籁杂金商。 西风呼呼地吹着
【注释】 韩魏公:指北宋名臣范仲淹。韩愈,字子安,唐代大文学家;魏公即范仲淹号。 黄花:菊花,因秋日开花,故称黄花。 实辅名:实与名相辅。实,实际,指菊花;名,名声,指菊花的晚节。 层英齐挺出:花丛中各种花朵一齐开放。 秀色早天成:花朵的美丽在早晨就显现出来了。 清香流未歇:菊花的清香一直延续到秋天。 老圃多秋容:老园丁有丰富的秋日的景色。 后尘步何术:后人效仿前人的步伐有什么诀窍? 盍勿缓须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