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闻韩魏公,黄花看晚节。
晚而以早名,无乃失其实。
窃谓实辅名,记取花之发。
秋飙扇乍凉,层英齐挺出。
秀色早天成,清香流未歇。
已遍东西园,才到重阳日。
酒兴与诗情,从头说一说。
老圃多秋容,后尘步何术。
盍勿缓须臾,同过九秋月。
花意独不然,幽人抱贞吉。
风雨叹朝朝,岁序惊倏忽。
见几苟不先,鲜能守素质。
况乎傲雪霜,恃此姗姗骨。
树骨于未寒,敖熊且剪灭。
采无栗里陶,餐乏三闾屈。
何必故迟回,虚誉盗高洁。
但经一味凉,足洗三伏热。
芳菲在及时,位置任造物。
并约岭上梅,先报春活泼。
如是称晚香,如是称隐逸。
【注释】
韩魏公:指北宋名臣范仲淹。韩愈,字子安,唐代大文学家;魏公即范仲淹号。
黄花:菊花,因秋日开花,故称黄花。
实辅名:实与名相辅。实,实际,指菊花;名,名声,指菊花的晚节。
层英齐挺出:花丛中各种花朵一齐开放。
秀色早天成:花朵的美丽在早晨就显现出来了。
清香流未歇:菊花的清香一直延续到秋天。
老圃多秋容:老园丁有丰富的秋日的景色。
后尘步何术:后人效仿前人的步伐有什么诀窍?
盍勿缓须臾:何不赶快度过这短暂的时间?
同过九秋月:一同度过金秋的明月。
花意独不然:菊花的情趣与众不同。
幽人抱贞吉:隐居的人抱着高尚的品德。
风雨叹朝朝,岁序惊倏忽:感叹风雨天天来,岁月匆匆流逝。
见几苟不先,鲜能守素质:见到时机而不先行,很少能保持高洁的品质。
况乎傲雪霜,恃此姗姗骨:更何况它傲视严寒,凭借它的美丽和坚强。
树骨于未寒,敖熊且剪灭:在没有严寒的时候,它就傲然挺立,就像熊一样被消灭。
采无栗里陶,餐乏三闾屈:采摘它没有获得什么好处,食用它却缺少了屈原的才华。
何必故迟回,虚誉盗高洁:为什么要迟疑不决呢?白白地窃取了清高的名誉。
但经一味凉,足洗三伏热:只是经历了一种清凉,足以洗净整个夏天的暑热。
芳菲在及时,位置任造物:美好的香气在适当的时间出现,位置由大自然决定。
并约岭上梅,先报春活泼:与岭上的梅花一起,最先报告春天的到来。
如是称晚香,如是称隐逸:这样称呼菊花的晚香,也这样称呼隐士的超逸。
【赏析】
这是一首咏菊的诗,赞美菊花的高雅品格。全诗四句一韵,每句七个字,读起来铿锵有力,节奏感强,充分显示了作者对菊花的喜爱之情。
第一句“我闻韩魏公”,点明诗人所咏对象——韩魏公(范仲淹)是菊花的象征。“黄花”二字既指菊花又指韩魏公,“看晚节”则是指菊花具有晚节不移、高风亮节的品质。“晚而以早名”,意谓菊花虽生于秋季却开得较早,因而被称为“早菊”。这句诗通过赞美菊花的早发特性来比喻韩魏公的高风亮节。“无乃失其实”,意谓如果仅以“黄花”二字来称赞他,那就未免有些小看了他了。这里用反诘的形式表达出对韩魏公的崇敬之情。
第二句“窃谓实辅名”,承上而来,意思是说“实辅名”才是符合实际情况的。“实辅名”就是“实为名辅”的意思,即实际行为支持着美好的名声。“记取花之发”,意思是要记住这菊花盛开的时刻。这一句是全诗的关键句。诗人认为菊花不仅开得早,而且美艳夺目,其精神品质更是值得人们效法。
第三四句进一步写菊花之美:“秋飙扇乍凉,层英齐挺出。”“秋飙”指秋风,这里用来比喻菊花受到秋风的吹拂,更增添了一层芬芳之气;“层英”指层层的花蕊,这里用来比喻菊花瓣儿层层叠叠,挺拔秀丽,争相怒放。“秀色早天成,清香流未歇”,意思是菊花的颜色早在清晨就已经显露出来了,它的清香也一直延续到深秋。这两句是描写菊花的外形和香味,也是对前两句的具体补充和说明。
从第四句开始,诗人笔锋一转,转向赞美菊花的精神品质。“已遍东西园,才到重阳日”,意思是说菊花已经遍布东、西两个园林的每一个角落,到了重阳节这一天才全部盛开。“酒兴与诗情,从头说一说”,意思是说饮酒吟诗的心情正好,不妨把对菊花的赞美从头再说一遍。这里诗人运用夸张的手法来表达自己对菊花的喜爱。
第五六句是全诗的重点部分。“老圃多秋容”,“老圃”指的是栽培菊花的老园丁或园艺工作者,他们长期从事菊花的栽培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多秋容”指的是园丁们种植了许多菊花品种。“后尘步何术”,意思是说后辈模仿前辈的步伐有什么诀窍?“曷勿缓须臾”,意思是说何不趁此机会赶快度过这一短暂时光?“盍”“曷”都是疑问词,“须臾”指片刻,意为为什么不趁着这个机会赶快度过这一短暂的时光?这里的“盍”“曷”还带有催促的意味,表明诗人催促人们抓紧时间,不要错过赏菊的最好时机。“同过九秋月”,意思是一同度过这金秋时节的美好月光。“花意独不然”,意思是说菊花的情趣与众不同。这里的“花意”指的是菊花的风姿、韵味、气质等等。“幽人抱贞吉”,“幽人”指隐居的人,这里特指那些志趣高远的人。“抱贞吉”意思是说这些隐居的人怀抱着高尚的品德,过着清苦而吉祥的生活。“风雨叹朝朝,岁序惊倏忽”,意思是说每当风雨到来时,人们就会感叹时光飞逝;每当年节到来时,人们就会感到岁月无情。“见几苟不先”,“见几”指认识时机;“苟”是暂且的意思;“不先”指不领先一步;“鲜能守素质”,“鲜”是少的意思;“素”,指本色、本质;“守”是保持的意思;“素质”指人的本性和本质。这里的意思是说很少有人能够抓住时机并保持自己的本色和本质。“况乎傲雪霜,恃此姗姗骨”,“矧”是况且的意思;“傲雪霜”指不畏严寒;“恃”是依赖的意思;“此”指菊花;“姗姗骨”指瘦长的身材;“傲”在这里是形容菊花不畏严寒傲霜斗雪的姿态。“树骨于未寒”,意思是说菊花在冬天来临之前就已经长出了枝干;“敖熊且剪灭”意思是说在冬天到来之前就已经将熊杀死;“剪灭”指消灭的意思。“采无栗里陶,餐乏三闾屈”,意思是说采摘它没有获得任何好处,食用它却缺少了屈原的才华。“何必故迟回,虚誉盗高洁”,意思是说为什么迟疑不决呢?白白地窃取了清高的名誉。“但经一味凉,足洗三伏热”,“但”是只有的意思;“经”是经受的意思;“一味”指的是一种味道;“洗”是清除、消除的意思;“三伏热”指炎热的夏季;“足洗”是足够清除的意思。这两句是说菊花虽然只具有一种清冷的味道,却足以清除酷暑带来的炎热。“芳菲在及时,位置任造物”,意思是说好的花香正适合在适宜的时期绽放;它的位置由大自然来决定。这里的“位置”是指花开的位置,也就是开花的时间。“并约岭上梅,先报春活泼”,意思是说同时邀请岭上的梅花,让它先报告春天的到来。这里的“先报春活泼”是指先于梅花报春的消息。这两句是说菊花不仅在花开的季节恰到好处,而且还能提前告知春天的到来。
这首诗通过对菊花的描述和赞颂,表达了作者对菊花的喜爱之情。诗人认为菊花不仅开得早、美艳夺目、清香扑鼻,而且还具有高尚的品格和精神风貌。这种品质和风度正是作者所推崇的。因此,诗人希望人们能够像菊花那样具有高风亮节和高尚的人格,同时也能够欣赏和珍爱菊花的美丽和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