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年学钓烟波里,苕霅交流清顾视。
浮家何幸遇志和,必恭敬之桑与梓。
梓乡人乐聚他乡,十载光阴铎秉此。
高才陋封管城侯,棘闱抛却毛锥子。
风拂词曹皋座春,人从雪夜程门侍。
讲道常欣堂开鳣,寄书时得河烹鲤。
雅怀乍发志为舒,硕德自崇义日徙。
有时下笔思涌泉,卓识自然成信史。
有时酌酒朋盍簪,倾瓶快不占羸耻。
桃李花开年复年,种下门前无数士。
况有哲嗣继家声,过庭趋对惜分晷。
积学得悟言屡中,循分安居心无悝。
冢君筮仕江之南,喜闻几折谢屐齿。
良吏行当眼转青,儒生不惯官佩紫。
何以昊天不永龄,泰运方长忽遭否。
君当归棹西子湖,死别生离悲论理。
四方吊者靡不嗟,渴决此疑圣人俟。
明珠岂随燕石遗,衰草竟与瑶芝委。
客言彭殇本不齐,继而起者在群季。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东坡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详细解释:
频年学钓烟波里,苕霅交流清顾视。
这句话描述诗人在烟波浩渺的水面上垂钓,观察四周的景物,感受清新自然的气息。”苕霅”是古代两个地名,位于今天的中国浙江省。
浮家何幸遇志和,必恭敬之桑与梓。
在这里,”浮家”指随船而行的生活状态,而”志和”是指苏轼的朋友张志和(张功甫),两人经常在一起游历,共同欣赏山水之美,互相鼓励。”桑与梓”是故乡的象征,表达了作者对于家乡的深深眷恋以及对故土的情感。
梓乡人乐聚他乡,十载光阴铎秉此。
这句诗描述了在外漂泊十年,虽然身在异乡但始终心系故乡。”铎”是古代的一种乐器,象征着文化的传承和发扬。”秉此”指的是掌握和传播这些文化知识。
高才陋封管城侯,棘闱抛却毛锥子。
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对自己的才能并不自卑,即使处于卑微的境地也能保持自信。”管城侯”是汉代的名士鲍宣,他因为不慕名利、廉洁自守而闻名。”棘闱”是指科举考试的考场,这里比喻为官场。”毛锥子”是指毛笔,比喻文人用笔来书写自己的见解和才华。
风拂词曹皋座春,人从雪夜程门侍。
这里的”风拂词曹”可能是指文坛上的气氛或氛围,”词曹”通常用来指代文人墨客。”皋座”是指帝王坐的地方,这里暗喻诗人在文坛的地位和影响力。”程门侍”则是指跟随孔子的学生,比喻诗人的弟子们。
讲道常欣堂开鳣,寄书时得河烹鲤。
这句话描述了诗人喜欢教学和传播知识,他的教室常常充满了活力,如同鳣鱼一样生动活泼。”河烹鲤”则可能是指诗人通过书信与远方的亲友分享生活的喜悦和学问的收获。
雅怀乍发志为舒,硕德自崇义日徙。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随着岁月的流逝而逐渐开阔,他的志向也随之舒展开来。”硕德”是指深厚的道德品质,而”崇义”则是崇尚正义的行为。”日徙”则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诗人的道德修养也在不断提高。
有时下笔思涌泉,卓识自然成信史。
这句话描绘了诗人写作时的灵感如泉水般源源不断,他的卓越见解就像史书一样被记录下来。”卓识”是指高超的见解和见识。
有时酌酒朋盍簪,倾瓶快不占羸耻。
这句话描述了诗人和朋友在一起喝酒时的愉快场景,他们畅饮直至酒瓶空了也不感到羞耻。”盍簪”是古代的一种礼仪,表示朋友相聚时要相互敬酒。
桃李花开年复年,种下门前无数士。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桃李满天下的感慨,每年春天都会看到满园的桃李花开,这象征着他培养了许多有才华的弟子。”桃李”是古代对老师学生的美好比喻,这里特指诗人培养出的弟子们。
况有哲嗣继家声,过庭趋对惜分晷。
这句话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家族事业的重视,他希望有优秀的后代能够继承并发扬光大家族的声望。”过庭趋对”是指儿子在父亲面前学习、模仿,体现了父子之间的教育和传承关系。
积学得悟言屡中,循分安居心无悝。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学习和生活的满足感,他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获得了丰富的知识和智慧。”循分安居”是指遵循自己的职责和本分而安心地生活。
冢君筮仕江之南,喜闻几折谢屐齿。
这句话描述了诗人的父亲决定到南方去做官的消息让诗人感到欣喜。”冢君”是对父亲的尊称,”筮仕”是指占卜选择官职。”谢屐齿”是指告别故乡,离开家乡去外地做官。
良吏行当眼转青,儒生不惯官佩紫。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做官的看法,他认为官员应该清廉公正,不应该过分追求权力和地位。”良吏”是指贤明的官吏,”眼转青”是形容官员清廉如青天一般。
何以昊天不永龄,泰运方长忽遭否。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命运的感叹,他不理解为什么上天要让他经历这么多的困难和挫折。”昊天”是指苍天,”永龄”是指长久的生命,而”泰运方长”则是指好运正盛。”否”在这里指的是不好的运势。
君当归棹西子湖,死别生离悲论理。
这句话描述了诗人对于离别的痛苦,无论是生离还是死别都让他感到悲伤。”归棹”是指回到家乡的船,”西子湖”是杭州的西湖,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地方之一。
四方吊者靡不嗟,渴决此疑圣人俟。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外界的关切和忧虑,他担心人们会因为不解而产生疑惑。”四方吊者”是指在社会上关心、哀悼的人们,”靡不嗟”是指没有不叹息的。”渴决此疑”是指渴望解答人们的疑惑,”圣人俟”是指等待圣人的出现以解答疑惑。
明珠岂随燕石遗,衰草竟与瑶芝委。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价值观念的看法,他认为真正的价值不应该被轻易抛弃。”明珠”是指珍贵的宝石,而”燕石”是一种普通的石头,这里用来比喻价值不高的东西。”衰草”是指枯萎的草,而”瑶芝”是一种珍贵的草药,这里用来比喻有价值、有生命力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