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氛才息十三年,烽火东溟又起烟。
秦帝有心收党郡,鲁人无计返汶田!
从今梓里非吾土,何处桃源别有天?
欲隐枢曹为散吏,宦囊萧索转凄然!
【注释】
妖氛:指战乱。十三年:从公元1127年(靖康之变)到现在共十三周年。东溟:大海。秦帝:秦始皇。党郡:即党项,古族名,居住在今甘肃一带。鲁人:指孔子弟子颜回,鲁国人。返汶田:归回鲁国,恢复故土。梓里:家乡。桃源:传说中的地名,在今湖南桃江县西南。枢曹:枢密院的属官。散吏:低级官员。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1138年(宋高宗建炎四年)被贬至衡州时所作,诗中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遭受苦难的深深忧虑。全诗感情沉痛,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首句“妖氛才息十三年”,写国家长期遭受金人的侵略,终于在1127年(靖康二年)灭亡。这一句为全诗定下了基调。“烽火”两句,写金军又来侵犯了。“烽火东溟又起烟”,意思是说,自从宋朝灭亡以来,已经有十三年了。在这漫长的岁月中,我们始终处于水深火热之中,饱受战乱之苦。“秦帝有心收党郡”,这里暗含着诗人对秦朝灭亡的惋惜之情。秦朝虽然曾经统一六国,但在秦二世时期却因为暴政而亡国。而如今,金军又开始侵犯,这无疑是对我们的再一次打击。“鲁人无计返汶田”,则表达了诗人对鲁国人民的同情。鲁国是孔子的故乡,也是儒家学派的发源地。然而现在,鲁国却面临着被金军占领的危险。
中间四句写诗人对自己未来的担忧。“从今梓里非吾土”,意思是说,从此以后,我的家乡将不再是我生长的地方了。这里的“梓里”指的是衡州的家乡。而“吾土”则是诗人对故国的思念。诗人在表达自己的忧虑之情的同时,也流露出了对家乡的眷恋。“何处桃源别有天”,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和期待。桃源是古代传说中的一个地方,那里山清水秀、鸟语花香,是一个理想的居住之地。然而现在,诗人却无法找到这样的地方来安身立命。这既是对现实的无奈,也是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最后两句写诗人对自己的未来感到十分凄凉。“欲隐枢曹为散吏”,意思是说,我现在想隐居山林,做一个低级官员。这里的“枢曹”指的是枢密院的属官,是朝廷中的高级官员。然而现在,由于战乱不断,朝廷已经没有能力管理国家了,因此需要一些低级官员来处理日常事务。“宦囊萧索转凄然”,则是说,我现在的宦囊已经空虚得可怜了,所以感到非常凄凉。这里的“宦囊”指的是官员的俸禄和收入,是衡量一个人地位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然而现在,由于战乱不断,官员们的收入越来越少,甚至有些官员连生计都难以维持。
整首诗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不同,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忧虑和同情。同时,诗人也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未来的期望和追求,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实现这个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