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民患盗不聊生,万福威名草木惊。
列队鹳鹅原整肃,突围狼豕自纵横。
牙旗静映沿江影,铜鼓喧传众壑声。
蛟虎未除周处恶,何心父老转徇情!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战争场面的诗。下面是对每一句的释义和赏析:
- 诗句解释:“斯民患盗不聊生,万福威名草木惊。”
- “斯民”指的是人民,“患盗”表示盗贼猖獗,给人民带来了苦难。
- “不聊生”意味着生活困苦,没有安宁。
- “万福威名”是指将军的威望和名声。
- “草木惊”,意味着连草木都感到惊恐。
译文:”人民因盗贼横行而生活困苦,将军的声望和威武让草木都感到惊恐。”
注释:此句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状况,盗贼横行无阻,使得人民的生活陷入困境,而将军的威望和威武则让周围的草木也感到恐慌。
诗句解释:“列队鹳鹅原整肃,突围狼豕自纵横。”
- “列队鹳鹅”指的是整齐的军队排列成行,“原”指代原来的领土。
- “突围”表示军队突破重围或防线。
- “狼豕”指代敌人或敌军,“自纵横”表示他们在战场上自由行动,不受束缚。
译文:整齐的军队在原野上排列成行,敌军突破重围自由行动。
注释: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军队在战场上英勇奋战的景象,士兵们严阵以待,准备迎接敌人的挑战。
诗句解释:“牙旗静映沿江影,铜鼓喧传众壑声。”
- “牙旗”是一种旗帜,通常指军队的标志。
- “沿江影”指的是江边的景色,暗示着军队驻扎在江边。
- “铜鼓”是一种打击乐器,用于激励士气。
- “众壑声”指的是山谷间的回声,强调声音的传播范围。
译文:整齐的军队在江边驻扎,铜鼓声传遍山谷。
注释:这句诗描绘了军队的营地景象及战斗的氛围,展现了军队的力量和士气。
诗句解释:“蛟虎未除周处恶,何心父老转徇情!”
- “蛟虎”指的是邪恶势力,这里比喻为“蛟虎”。
- “周处”是古代的一个英雄人物,以其除暴安良的故事闻名。
- “未除”表示尚未清除。
- “父老转徇情”中的“父老”指的是地方上的长者和百姓,“徇情”表示迎合私情、偏袒。
译文:如果还没有铲除像蛟虎一样的邪恶势力,那么作为地方长者和百姓又有什么心思去迎合私情呢?
注释:这句诗通过比喻和反问的方式,表达了作者对于当前社会状况的担忧,呼吁人们要积极铲除邪恶,维护正义。
赏析: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成功地将战场的紧张气氛和士兵的英勇表现展现在读者面前。诗人运用了一系列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使诗歌富有哲理性和深刻性。同时,诗人通过对战争的描绘,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正义的追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