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蛮语「埋冤」字,我道无冤不用埋。
天演例原优者胜,地归民定与之偕。
青衫落地怜昭谏,黄绢多才老伯喈。
时景自甘心自苦,残棋一局费安排!
这首诗是近代诗人陈去病(1894-1960)的作品,他是一位爱国诗人。诗的原文如下:
台湾蛮语「埋冤」字,我道无冤不用埋。
天演例原优者胜,地归民定与之偕。
青衫落地怜昭谏,黄绢多才老伯喈。
时景自甘心自苦,残棋一局费安排!
注释与赏析:
- 诗句解释:
- “台湾蛮语「埋冤」字,我道无冤不用埋” —— 这里引用了“台感”一词,指的是对台湾方言中“埋冤”(意为冤枉)这个词语的引用。作者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即在台湾没有冤屈的事情是不需要被隐藏的。
- “天演例原优者胜,地归民定与之偕” —— “天演”在这里可能是指达尔文的进化论,“例原”则可能是指自然法则或规律,“优者胜”表示强者胜出,而“地归民定与之偕”意味着土地最终会归还给人民,并和他们一起分享。
- “青衫落地怜昭谏,黄绢多才老伯喈” —— 这是对两位历史人物的引用和赞赏,一个是唐代的李昭谏,以其清廉著称;另一个是宋代的蔡元培,因其才华横溢而被尊称为蔡伯喈。
- “时景自甘心自苦,残棋一局费安排” —— 这两句描述了作者自己的境遇和心境,可能是在描述自己身处困境却仍然坚持的决心,以及面对困难时需要精心安排和应对。这里的“残棋”可能暗指生活中的种种挑战和机遇,需要像下棋一样精心布局。
译文:
台湾方言中的“埋冤”一词被引用为“无冤不用埋”,“天演例原优者胜”,这是对强者胜出的自然规律的赞美,“地归民定与之偕”强调了土地最终会归于人民。对李昭谏和蔡元培的引用,展示了他们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最后两句描述了作者自己的感受和态度,即使面临困境也要坚持原则,对待生活和工作中的复杂局面需要有策略和准备。赏析:
这首诗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历史的尊重。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引用和对自然、社会规律的观察,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未来的积极期待。同时,诗中的比喻和典故的使用,也增加了诗歌的艺术性和深度。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经历的反思,也是对民族命运的关注,反映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和深刻的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