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民革命首康、梁,当道憣然力保商。
宰相弄权惟记李,国人私语欲烹桑。
决来江水思苏鲋,乞得春阴为护棠。
试问前筹谁借箸?
元龙意气冠当行。
【译文】
康有为、梁启超振民革命首当其冲,当政者却极力维护商鞅。
宰相玩弄权术只记得李斯,国人私下议论想烹煮桑弘羊。
江水东流思念活苏武,请求春光护佑棠梨树。
请问先前筹策谁借箸?
元龙意气冠当世。
【注释】
三叠:三次重复。前韵:诗的韵律形式之一。每句的末尾都押韵。此诗为七绝,共28字,每两字为一韵,所以叫“三叠前韵”。
康、梁:指康有为、梁启超。康有为是戊戌变法领袖人物,梁启超是他的弟子。他们发动了维新变法运动。康、梁二人都是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他们主张改革,反对封建帝制,因此遭到顽固派的反对。
当道:执政。憣然:威逼、威胁的样子。力保商:竭力保全商鞅。商鞅曾主持过秦国的变法,使秦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后因谋反而被处以车裂之刑。故此处指商鞅。
记李:即“念李”,对李斯的追忆。李斯是秦始皇的丞相,辅佐他完成统一大业,并制订了焚书坑儒的政策。
私语欲烹桑:指桑弘羊,西汉著名理财家和经济学家。他主张实行币制改革,统一货币,打击高利贷,发展工商业等。但他也主张重税,增加人民负担,故有“肉刑”之称。此处指桑弘羊。
决来江水思苏鲋:比喻希望朝廷能够像救鱼于死地那样拯救自己。
乞得春阴为护棠:指请求皇帝保护他的子孙后代。棠梨,一种植物名。这里代指他的子孙后代。
前筹:即前计,指前面的计谋或策略。
元龙:三国时刘备的朋友陈元龙。意气:气概、志向。冠当行:比得上当时的人。
【赏析】
这首诗写于1904年(光绪廿八年)春,诗人任广东学政,赴广州主持科考期间所作。全诗通过叙述康、梁维新变法的历史事件,揭露顽固派排斥异己,阻挠维新运动的险恶用心。诗中运用典故,抒发了作者对国事的忧虑与感慨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