焕然,原名释惟政,宋代诗人,生于公元986,卒于公元1049),1作惟正(《罗湖野录》卷3
释惟政,俗姓黄,字焕然,秀州华亭(今上海松江)人。
幼从临安北山资寿本如肄业,师惟素(《罗湖野录》作居素)禅师。
住馀杭功臣山净土院,出入常跨黄牛,世称政黄牛。
皇祐元年卒,年六十四(《五灯会元》卷一○)。
有《锦溪集》三十卷,已佚。
事见《禅林僧宝传》卷一九、《罗湖野录》卷三。
今录诗四首。
生卒年:986-1049),1作惟正(《罗湖野录》卷3
焕然,原名释惟政,宋代诗人,生于公元986,卒于公元1049),1作惟正(《罗湖野录》卷3
释惟政,俗姓黄,字焕然,秀州华亭(今上海松江)人。
幼从临安北山资寿本如肄业,师惟素(《罗湖野录》作居素)禅师。
住馀杭功臣山净土院,出入常跨黄牛,世称政黄牛。
皇祐元年卒,年六十四(《五灯会元》卷一○)。
有《锦溪集》三十卷,已佚。
事见《禅林僧宝传》卷一九、《罗湖野录》卷三。
今录诗四首。
生卒年:986-1049),1作惟正(《罗湖野录》卷3
【注释】 送僧偈:送给僧人的诗。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第一句,问山中有什么可赠人之物,山上多白云而已。 祇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第二句,说自己只能自己喜欢,不能把这些东西送给别人。“自怡悦”,指自己感到愉快;“堪”是“能”,“持赠君”意为赠送给别人。 赏析: 这是一首赠别诗,写诗人对友人远行时的劝慰与祝福。首句直抒胸臆,点明主旨,二、三两句则从自身感受出发
【注释】: 山中作:在山中所作。 桥上山万重:指山峦叠嶂,重重叠叠,仿佛一座座山峰耸立在桥的上面。 桥下水千里:指桥下流水绵延不断,有千里之遥。 惟有白鹭鸶,见我常来此:只有白鹭鸶,见到我来就到这里来。 【译文】: 我在山中所作诗篇, 在桥上看到群山重重。 在桥下看到流水千里远长。 只有白鹭鸶看见我来到这里。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兼有的小诗。诗人以简练、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卷
【注解】 ①蒋公:指蒋士铨,字心余,号药城,江西铅山人,清初诗人。曾官至礼部右侍郎、河南按察使等职,以正直敢言著称。②国士:指朝廷中能担当国家重任的贤才之士。③期:期待的意思。④岩谷:深幽险峻之地。⑤不宜:不适宜。⑥“为僧”句:因为做僧人就应该隐居在深山幽谷之中。⑦“国士”句:因为国士应该生活在朝野之中,而不宜在山林之中。⑧“今日”句:既然昨日已经约定了今日来相会,那么今天就不应该外出。
【注释】 貌古形疏:外貌像古人但体态显得疏松。倚杖藜:靠着手杖。藜是一种植物,茎干可作手杖。须菩提:即菩提树,这里指佛教中的觉悟者。 解空不许离声色:意思是说,要解脱一切空寂,就不能离开声与色。 孤猿月下啼:指在寂静无声的月夜里,孤零零的猿猴发出哀伤的叫声。 【赏析】 此诗为自题像之作。诗人自认为相貌丑陋,体态疏松,但心志坚定,有远大抱负。他认为要想真正悟道得佛,必须破除一切声色之欲
释惟政,俗姓黄,字焕然,秀州华亭(今上海松江)人。 幼从临安北山资寿本如肄业,师惟素(《罗湖野录》作居素)禅师。 住馀杭功臣山净土院,出入常跨黄牛,世称政黄牛。 皇祐元年卒,年六十四(《五灯会元》卷一○)。 有《锦溪集》三十卷,已佚。 事见《禅林僧宝传》卷一九、《罗湖野录》卷三。 今录诗四首。 生卒年:986-1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