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衣草帽两芒鞋,过大乌山淡水溪。
零落村庄兵燹后,贼巢无复八张犁。
【注释】
①葛衣:即葛布制的衣物。草帽:即草编的帽子,这里泛指农民或山居人。两芒鞋:一双用麻绳编织的草鞋。
②过大乌山,指从过鸟山附近渡过淡水溪水。大乌山是岷江支流,在今四川省松潘县东北。
③零落:凋零零落。
④贼巢无复八张犁:原指四川八王庙一带为元朝所侵占的少数民族地区。后用以指四川境内的少数民族聚居地。
【赏析】
此诗写于明代嘉靖年间,作者任云南永宁卫(在今云南保山)指挥使时途经四川松潘大乌山一带。当时当地人民正处在战乱中,作者有感而发,写下这首诗。
首联点明时间、地点和人物,描绘了一位身穿葛衣、头戴草帽、脚穿芒鞋的农人或山居人的行装打扮。这两句诗既写出了人物身份,也交代了行踪。“两芒鞋”三字说明此人是农民,“过大乌山”说明他要去越过大乌山。“淡水溪”,指大乌山附近的一条小河或溪水。“过大乌山”,表明此人是从大乌山西面经过的。
颔联描写沿途所见。“村庄兵燹后”,“村庄”指民房,“兵燹”指战争。“兵燹”是指战乱。“零落”,“凋零零落”是形容战后农村破败荒凉的情景。“贼巢无复八张犁”是说战后没有再像过去那样成为盗贼盘据的地方了。这里的“贼巢”是指强盗窝棚。“八张犁”,是四川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
颈联写诗人到达目的地后所看到的景物。“零落村庄兵燹后,贼巢无复八张犁。”意思是说:战乱过后,原来的村落已经残破不堪,没有再像过去那样成为盗贼盘据的地方了。
末联抒发感慨。“防匪偶成”,是说自己偶然来到这个僻远之地,所以写了一首诗来记述自己的感受。“偶成”,是偶然写成的意思。“葛衣、草帽、芒鞋”都是农人或山居人常用的物品;“过大乌山、淡水溪”,是他们常走的路径;“村庄兵燹后,贼巢无复八张犁”,是他们经常看到的景象。这些细节描写,都与诗人自己有关,因而可以看作是对他自己生活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