暹江江水远连天,江畔家家系渡船。
泛宅浮家成海市,夜潮来往枕函边。
曼谷
暹江江水远连天,江畔家家系渡船。
泛宅浮家成海市,夜潮来往枕函边。
注释:
- 暹江江水远连天:指的是暹罗江的水非常遥远,仿佛连着天空。
- 江畔家家系渡船:在江边,每家每户都挂着船,用来渡江。
- 泛宅浮家成海市:泛指水上浮动的住宅,像海市蜃楼一样,形成独特的风景。
- 夜潮来往枕函边:夜晚涨潮时,潮水从床下流过,好像在枕头上来回移动。
暹江江水远连天,江畔家家系渡船。
泛宅浮家成海市,夜潮来往枕函边。
曼谷
暹江江水远连天,江畔家家系渡船。
泛宅浮家成海市,夜潮来往枕函边。
注释: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阅读诗作,然后根据选项的要求,结合具体内容逐项分析。此题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考生应按照这一要求进行作答;另外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注释,如“乙未(光绪二十一年、一八九五)”“羁旅”等。最后要附上赏析,注意字数限制。 “此地原羁旅,逢君是故人。”首联交代诗人当时客居在鮀浦的原因,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羁旅”即羁留漂泊之人
送王泳翔屏山访友(辛卯至癸巳(光绪十七年、一八九一~十九年、一八九三)) 诗句解析与译文: 1. 名山有佳友,相得每相从。 - 注释:“名山”指的是著名的高山,“佳友”指志同道合的朋友。这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赞赏和期待,他们在一起时总能相互陪伴、相互欣赏。 - 译文:那些闻名的高山,那里有着与我志趣相投的好友们,他们总是相互陪伴,相互欣赏。 2. 古木斜阳挂,迷津野老逢。 - 注释
【注释】 台:指台湾。乙未: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九叶”:指清朝灭亡后,台湾先后由不同政权统治的情况。“自处贫非病”:说自己贫困不是病态。“相传笔代耕”:说传家以写诗为业。“问天何罪戾?误我是功名”:问苍天为何有这等罪过;误我一生是功名。“一掬思乡泪,松楸弃祖茔”:流下思乡的泪水,放弃祖宗的基业。“松楸”:松木棺材。“一掬思乡泪”即一掬思乡之泪,形容悲苦之情。 【赏析】 此诗题作“台感”
【解析】 (1)乙未,即光绪二十一年(1895),是中日签订《马关条约》的一年。诗人在台南筹防局时,目睹了日本侵略者的暴行,感慨颇深。“忆昔”二字总领全诗,表明诗人回忆往昔的情景。 (2)“乡人”,指当地的老百姓。“义愤同”,意指乡人与作者有共同的义愤。 (3)“黔驴”,指贵州产的驴。《黔游记》载:“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见之者无不愕跃。”意思是说贵州没有驴,有人将一只贵州驴运到京城
秋河再宴也是园倒叠前韵 其二 (丙申(光绪二十二年、一八九六))的创作背景是诗人在宴会上,宾主之间共同品味诗词之美,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下面是对该诗的逐句释义: 1. 当筵无俗客,宾主共徘徊: - 无俗客:宴会中没有普通世俗之人,只有高雅的宾客。 - 宾主共徘徊:主人和客人一起徘徊,相互欣赏对方,体现了宾主间的和谐与尊重。 2. 帘影入纤月,车声响薄雷: -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温馨的画面,孝弟皆天性,披图自有真。荆田欣爱日,萱国庆长春。燕喜诗歌鲁,乌私表欲陈。触予游子恨,风木倍思亲! 注释:孝顺和弟妹都是上天赋予的本性,看这幅画就能明白这一点。荆山田里的人喜欢阳光明媚的日子,母亲的生日就像春天一样生机盎然。燕地的人们喜爱唱歌跳舞(这里可能指燕赵地区的民风),乌鸦在树上筑巢,象征着人们内心的渴望。触动了我游子的哀愁,看到这棵枯死的大树,我更加思念亲人。
秋河再宴也是园倒叠前韵 其一 主人邀请重聚,几榻清幽无尘埃。日间畅游陶渊明,风流才子贺知章。众人皆为韵友,独我劳碌心未宁。仍忆兰亭雅集时,诸王皆是亲族朋。 注释与赏析 1. 注释: - 主人邀再饮:主人再次邀请大家共饮。 - 几榻净无尘:房间非常干净,没有一丝灰尘。 - 日涉陶元亮:日间游览陶渊明的田园生活。 - 风流贺季真:形容人才出众,风度翩翩如贺知章。 - 群公皆韵友
【解析】 本题是一道考查诗歌的内容、手法、语言以及思想情感的题目,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诗歌内容分析诗歌情感。这首诗的作者是陈宝琛,“喜”“赖”等字眼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敬仰之情;“有客悬徐榻,劳君下董帷”两句写自己设宴招待朋友的情景,“养亲原笔砚,报国此须眉”两句表达了诗人报效国家的决心,抒发了诗人的爱国情怀,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感激和敬仰之情。 【答案】 ①我有幸与阁下相会,在潮州
【解析】 本诗的翻译,应做到“信、达、雅”,即忠实于原诗,准确达意,通顺流畅。 【答案】 (1)浮家寄鮀浦,独客入羊城。 译文:我漂泊在海上,独自来到广州。 注释:“鮀浦”指珠江口一带。“羊城”指广州,古称羊城。 赏析:此联点出作者的行踪和居处。作者由广东沿海而到广州,是因避战乱,寄身于此。 (2)地已牛皮弃,人馀虎口生。 译文:家乡的田地已变成荒草,百姓们却还活在虎口之中。 注释:牛栏栅
岁除日得家书(丙申(光绪二十二年、一八九六)) 腊鼓催声急,惊心又岁除。 酒添游子恨,春入老兄书。 身世浮萍似,家山劫火馀! 辽东还白帽,明日愧华裾! 注释: - 腊鼓催促着新年的脚步声,让人心惊胆战地迎来了又一年的除夕夜。 - 酒桌上,我的心情更加沉重,因为家乡的亲人在远方传来了书信,带来了他们的消息和关怀。 - 我感觉自己如同飘荡不定的浮萍一般,不确定自己的命运归宿
【注释】: 廖内:地名,位于湖南省岳阳市。 云水生涯:指云游江湖的生活。 落日残照:落日的余晖。 晚潮初起:傍晚时分的初潮。 布帆小艇:用布做成的船帆的小船。 冲风出:乘着风出去。 随意:随心所欲,没有拘束。 沿溪去打鱼:沿着溪流去捕鱼。 赏析: 这首诗是写渔人生活的。首句“云水生涯”点出了渔人生活的特点,即常年在水上漂泊。次句“夕阳欲下晚潮初起”,描绘了一幅美丽的自然画面,夕阳西下,晚潮初涨
诗句: 福坡对面是潮坡,来往扁舟似掷梭。 译文: 福坡与潮坡相隔相对,往来的船只如梭子般穿梭其间。 注释: 1. 福坡和潮坡:这里可能是两个地名或者是指某种自然地理特征。由于文本中没有提供更具体的地理位置信息,所以只能猜测其可能的含义。 2. 扁舟:指的是船。梭子:古代的一种农具,用来播种或收割。此处比喻船只在水面上的行驶。 3. 放著青山闲不住:意思是山在那里,我也不能停歇,即“青山依旧在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绝句,其内容如下: 读邱菽园观察咏红楼梦中人诗册 忏除结习老头陀,读罢新诗又障魔。 凉雨客窗灯似豆,风来如听佩环过。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忏除结习老头陀 - 这句话的意思是“去除旧有的束缚和习惯”,这里的“老头陀”可能是对某种束缚或习惯的描述,表示需要摆脱这些束缚。 2. 读罢新诗又障魔 - 这句话意味着在阅读新的诗歌之后,似乎又有了一种障碍出现
曼谷 居人多是水为乡,落日江边浴晚凉。 丱角儿童轻似鸟,飞身凫渡水中央。 注释: 1. 居人:指居住在此地的人。 2. 丱角:即髻角,古代汉族儿童将头发盘结起来后形成的小角。也泛指小孩的发髻。 3. 落日江边:傍晚时分,太阳落下江面。 4. 浴晚凉:沐浴着傍晚的微凉。 赏析: 这首诗以曼谷的居民为主题,描绘了他们在江边的日常生活和场景。首句“居人多是水为乡”表达了这里的人们与水有着密切的关系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中的第二首。下面是诗句和译文: 曼谷(Bua-thai) - 泰国的首都,位于湄南河中游北岸的平原上。 不曾携得丹青笔,遍写杨妃出浴图。 —— 杜甫没有携带过画笔,但是曾描绘过杨贵妃在沐浴时的样子。 露袒当胸坟起处,鸡头新剥不如酥。 —— 在贵妃的坟墓旁,露水覆盖着胸部,仿佛她的肌肤仍然如刚剥开的鸡蛋壳一般新鲜而光滑。 注释: -
曼谷(Mae Hong Son)是泰国的一个旅游胜地,位于该国的中部。这首诗描绘了游客乘着小轮舟在曼谷游览的情景。 1. 乘凉隐坐小轮舟:描述了游客乘着小轮舟在炎热的天气中寻找凉爽的情景。这里的“乘凉”意味着避暑,而“隐坐”则表达了游客在小轮舟中安静坐着享受清凉的状态。 2. 鼓浪随波爱晚游:这里的“鼓浪”可能是指小轮舟上的鼓声,而“随波”则形象地描绘了小轮舟随着波浪起伏的景象。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