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载相看不定身,辞家重作渡江人。
白门柳色千条雨,皖口山形二月春。
虎去暮天樵径失,鹤归荒屿讲堂新。
浔阳旧日经过地,双屐行随客路尘。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求审清题干要求,如本诗是“逐句释义”,则要逐句解释;如本诗是“赏析”,则要对全诗的主要内容、思想情感进行分析。“十载”指十年,“知上人”指宝应县令,“送”“宝知上人之江州”为第一联,写诗人久别重逢的欣喜之情。“相看不定身”意为两人对视不已,难舍难分。“辞家”意为告别家乡,“重作渡江人”意为重新踏上渡口的征程,表明诗人久别后再次离家赴任。这两句写离别之情。第三联描写了两个地名:白门和皖口,分别用“柳色”和“山形”描绘两地景色特点,其中“雨”字写出了江南春景的特点。第四联描写的是两个场景:虎去和鹤归,用“暮天”和“荒屿”描绘这两个场景,其中“樵径”和“讲堂新”写出景物的变化。最后两句写浔阳旧地,以“双屐”点明地点,以“客路尘”表现诗人的行踪。
【答案】
(1)译文:
与您相识已有十年,今天又得重聚,我们再做一次渡江的人吧!
在白门城下,那柳树的枝条挂满了细雨,皖口山峦重叠,一片春天的景象。
老虎离开后,暮色降临了,樵夫们找不到回家的路,而鹤回到荒废的寺庙,讲堂也显得崭新了。
浔阳是以前经过的地方,现在您又要远行了,我只好穿上鞋子,随你一起走吧。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作者与友人宝应县令在江州分别之际,相互倾诉离愁别绪。
首联“十载相看定不移,辞家重作过江人。”写久别重逢的喜悦之情。“定”通“定”,表示肯定的意思。诗人与友人宝应县令在江州分别之后,虽然已过了十个年头,但彼此的感情依然牢不可破,这次再度分手时,诗人不禁感慨万千,依依不舍。“辞家”,离开家乡。“过江人”,指渡过长江的人,这里指宝应县令。
颔联“白门柳色雨千条,皖口山形二月春。”写江南的春天景色。“白门”,即南京城门名,位于今南京市南。“皖口”指的是安徽的皖口镇,这里泛指皖地。“雨”字点出江南春景的特点。“千条柳色”形容柳条繁多;“二月春”指初春时节。“雨千条”既点出季节特征,又渲染了浓郁的氛围。
颈联“虎去暮天樵径杳,鹤归荒屿讲坛新。”“暮天”指傍晚的天空。“樵径”指樵夫行走的小路,“讲坛”指讲经说法的道场。这两句写虎去后的荒凉景象,以及鹤归来后的新变化。“樵径杳”,意谓樵夫们已经不见了,连一条小道都看不见。“荒屿”指荒凉的岛屿。诗人由虎的离去想到樵夫们的消失,由虎的离去引发出对朋友的思念,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心和牵挂之情。同时,诗人将目光投向了新的环境——荒芜的岛屿,这既是对朋友的关切,也是诗人对自己未来的一种设想。
尾联“浔阳旧日经过地,双屐行随客路尘。”写诗人与友人再次分手时的惆怅心情。“浔阳”指今江西九江市。“旧日”指过去曾经来过的那个地方。“双屐”代指自己的双脚。诗人在浔阳这个地方留下了许多回忆,而今又要与友人分别,心中不免涌起阵阵惆怅之情。
这首诗通过描述诗人与友人宝应县令分别的场景,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关心和牵挂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