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风散晚烟痕,往事悲凉落日昏。
意气已随飞鸟尽,功名但有钓鱼存。
汉家草草夷人族,淮水沄沄荡古魂。
浪迹若非逢漂母,今来何处吊王孙。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分析诗歌内容,最后点明诗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并结合具体内容加以阐释。
本题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这是诗歌鉴赏中的关键词,需要对诗歌的内容进行概括。
上句“平台风散晚烟痕,往事悲凉落日昏”中“平台”是诗人投诗之处;“风散晚烟痕”描绘出诗人的所见所感:傍晚时分,微风吹过,烟雾缭绕,留下淡淡的痕迹。“晚烟痕”暗示了诗人投诗的时间是在夕阳西下之后。“往事悲凉落日昏”则写出了诗人心中无尽的哀伤和失落。
第二句“意气已随飞鸟尽,功名但有钓鱼存”中“意气”、“飞鸟”都暗寓着诗人对往昔的追忆与怀念。“功名”指的是功业、名声,“但有”意味着只有,“钓鱼存”则说明诗人虽然已经没有功名,但是依然过着隐居的生活。“钓鱼存”与“飞鸟去”相对,形成一种强烈的对比,突出诗人的无奈和辛酸。
第三句“汉家草草夷人族,淮水沄沄荡古魂”中“汉家”代指中原地区,“草草”表示仓促、粗心大意,“夷人族”指的是将周边少数民族全部纳入自己的统治之下。这里用了一个反衬的手法,通过对比来突出诗人内心的愤慨和不满。“泜水沄沄荡古魂”则描述了大泜河(今济水)的水势汹涌澎湃,仿佛在荡涤着古代民族的灵魂。
第四句“浪迹若非逢漂母,今来何处吊王孙”中“浪迹”指的是四处漂泊,“漂母”指的是一个老妇人,她曾经给韩信提供过帮助,使得韩信得以生存下去。这里的“遇”“逢”都是遇到的意思。“今来何处吊王孙”则是诗人来到淮河岸边的目的,想要寻找那位曾经给予自己帮助的老妇人,以此来表达自己心中的感激之情。同时,这句诗也透露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答案】
上韩侯钧台以诗投淮水吊之
平台风散晚烟痕,往事悲凉落日昏。
意气已随飞鸟尽,功名但有钓鱼存。
汉家草草夷人族,淮水沄沄荡古魂。
浪迹若非逢漂母,今来何处吊王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