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地堪逃暑,空堂坐学僧。
扫阶风作帚,照壁月为镫。
但得心如水,无劳客似蝇。
簿书重叠置,抱膝谢良朋。

消夏

何地堪逃暑,空堂坐学僧。

扫阶风作帚,照壁月为灯。

但得心如水,无劳客似蝇。

簿书重叠置,抱膝谢良朋。

注释:

  1. 何地堪逃暑:在炎热的夏天,没有什么地方可以躲避酷暑。
  2. 空堂坐学僧:空荡的书房,只能坐著学习。
  3. 扫阶风作帚:清理台阶上的尘土,就像用风吹扫。
  4. 照壁月为灯:在墙壁上照出明亮的月光,就像点燃了一盏灯。
  5. 但得心如水:只要心里像水一样平静。
  6. 无劳客似蝇:客人不会像苍蝇那样烦人。
  7. 簿书重叠置:公文和文书堆积如山。
  8. 抱膝谢良朋:抱着膝盖感谢朋友的帮助。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夏日避暑的场景,通过对比与描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宁静与满足。首句“何地堪逃暑”,直接点出了夏日的酷热,让人难以忍受。然而,在这炎热的环境中,诗人却能够找到一个清凉的地方,那就是书房。第二句“空堂坐学僧”,进一步描绘了这个避暑胜地,书房空荡荡的,只有自己一个人坐在那里学习。第三句“扫阶风作帚”形象地描绘了清理台阶的情景,仿佛是用风吹扫尘土,使得台阶变得干净整洁。第四句“照壁月为灯”,则巧妙地利用了光线照亮墙壁,仿佛是点燃了一盏明亮的灯。第五六句则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他并不追求物质享受,而是希望心灵得到净化,如同水一样平静。同时,他也不希望自己的陪伴成为打扰,所以有客人来访时,他会主动告辞,表示感谢。最后一句“抱膝谢良朋”,更是展现了诗人的谦逊和感激之情,他在感谢朋友的陪伴与帮助的同时,也表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洒脱态度。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夏日避暑场景的生动描绘,反映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平和与超脱。同时,这首诗也展示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精神生活的追求与重视,以及他们在面对困境时所表现出的智慧与勇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