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庙门西野草新,客来何处有风尘。
青山正好当斜照,白发无从觅此人。
家远不闻江上鹤,书成徒泣梦中麟。
陶公乞食将安往,应指鸡笼堕泪频。

【诗句释义】

十庙门:即陶公祠,在今江西九江县。

青山:指庐山的东面一带山色,为诗人所见之景。斜照:指斜射的日光。

白发:指陶渊明。

江上鹤:传说中仙人骑着白鹤飞到江上来。

梦成麟:传说中仙人骑着有角的麒麟来见人,表示祥瑞。

陶公乞食将安往:陶渊明曾经向一位姓孟的人家要饭。

应指鸡笼堕泪频:比喻自己穷困潦倒。

【译文】

我到了陶公祠,但陶公不在,门外野草长得很茂盛,风尘满襟,不知他去了哪里?

远处的青山正好对着夕阳斜照,可寻不见那白发的先生。

听到江上有鹤声,却不知是陶公来了还是他已远去,梦中见到了他骑的麒麟,却不知是真是假。

陶潜当年也曾向人乞食,如今我该到哪里去讨饭吃呢?

恐怕只能像陶潜那样,在鸡笼边流泪吧!

【赏析】

此诗首联描写陶公祠外的景象。“十庙”,指陶公祠。门前野草茂密,说明陶公祠年久失修,荒凉冷落。诗人来访,竟不遇,可见陶公已经仙逝。客来何处有风尘,暗指自己穷愁潦倒。

颔联写陶公祠内景色。“青山”,指庐山。诗人站在祠前,只见一片青翠欲滴的青山。诗人正凝望青山,忽然发现斜射进来的日光映照得青山更显秀丽,而陶公先生就在这秀丽的山水间隐现,诗人却无法寻觅到他的踪迹。

颈联写诗人遥望陶公先生,只见江上有鹤飞过,而不知陶公是否来到江边。诗人又梦见了陶公,梦见他骑着有角的麒麟来到身边,然而这梦境又似乎并不真实,让人难以相信。诗人对陶公的怀念之情溢于言表,同时也流露出深深的无奈和哀伤。

尾联写诗人感叹自己的贫苦生活。陶公当年曾经向他乞食,如今诗人却不知道该去哪里讨饭吃。诗人想到陶公曾经过着贫困的生活,而自己却仍然过着贫穷的生活,不禁感到心酸和悲凉。同时,诗人也为自己的处境感到忧虑和不安,担心自己的命运也会像陶公一样悲惨。

此诗以访谒陶公祠为题,表达了诗人对陶公的怀念和感慨。全诗通过描绘陶公祠内外景色及陶公的形象与事迹,抒发了诗人的哀愁、失落和无助情绪,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现实和个人遭遇的困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