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岭枝军驻,酋来美卧沟。
中间十日暇,可为一身谋。
柴也心无径,求能义用矛。
小徵儒者勇,手起落蛮头。

【解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是作者为“常理斋老伯殉节诗”所作的题跋。全诗四首,此题写第一首。

“昔岭枝军驻”,岭枝军,即岭南节度使的衙军。驻军岭枝,说明当时岭南地区处于战争状态。“酋来美卧沟”,指安南的王族李公蕴率众进犯,在美卧(今越南河内西南)被打败。“酋”即首领,“美卧”是地名。这一句说岭南地区处于战争状态,安南的王族李公蕴率众进犯,在美卧被打败。

第二句“中间十日暇”,意思是说,在这十年期间,中间有十天空闲的时间。“可为一身谋”,可以为自己谋划出路。这一句是写作者十年间的生活。

第三句“柴也心无径”,柴也,这里指作者自己,“径”是小路,“无径”意即没有出路、走投无路。“求能义用矛”,意思是说,我寻求能够用来杀敌的矛。“义用矛”是说以死相拼。这一句是说,作者为了生存,只好寻找能够用来杀敌的办法。

第四句“小徵儒者勇”,小徵是古时的兵种名称,“儒者勇”是说儒家学者有勇气。“手起落蛮头”,手起落,指挥舞武器。“落蛮头”,指打败敌人。

这首诗的译文:

过去岭南军队驻守时,首领李公蕴率领部众进犯,在美卧被打败。中间十年里,我处在困境中,没有出路,只能寻找能够用来杀敌的办法。我寻求能够用来杀敌的矛,儒家学者有勇气,挥舞武器就能打败敌人。

赏析:

这首诗作于诗人任岭南节度使期间。当时安南王李公蕴纠集部众,进犯岭南,被击败后逃往交址,诗人在战乱中生活了十年。这首诗是诗人为“常理斋老伯殉节诗”写的题跋。全诗四首,此是其一。

诗的前两句点明了岭南节度使的驻地和战事。岭南节度使驻军岭枝,安南王李公蕴率众进犯,在美卧被打败。“岭枝”是岭南节度使驻地的别称,“美卧”是地名。这两句点明了岭南节度使驻扎之地以及当时的军事冲突。

第三句“中间十日暇”,表明在这十年期间,中间有十天空余的时间。“可为一身谋”,意思是说,这十年期间,中间有十天空闲的时间。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在这十年期间生活的艰辛与困境。

第四句“柴也心无径”,柴也,这里指作者自己,“径”是小路,“无径”意即没有出路、走投无路。“求能义用矛”,意思是说,我寻求能够用来杀敌的矛。“义用矛”是说以死相拼。这两句是说,作者为了生存,只好寻找能够用来杀敌的办法。

最后一句“小徵儒者勇”,小徵是古时的兵种名称,“儒者勇”是说儒家学者有勇气。“手起落蛮头”,手起落,指挥舞武器。“落蛮头”,指打败敌人。这两句是说,作者寻求能够用来杀敌的办法后,挥舞武器就能打败敌人。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战乱中度过艰难岁月的经历以及他为了求生而努力寻找机会的决心。

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是作者为“常理斋老伯殉节诗”所作的题跋。全诗四首,此题写第一首。

诗的前两句点明了岭南节度使的驻地和战事。岭南节度使驻军岭枝,安南王李公蕴率众进犯,在美卧被打败。“岭枝”是岭南节度使驻地的别称,“美卧”是地名。这两句点明了岭南节度使驻扎之地以及当时的军事冲突。

第三句“中间十日暇”,表明在这十年期间,中间有十天空余的时间。“可为一身谋”,意思是说,这十年期间,中间有十天空闲的时间。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在这十年期间生活的艰辛与困境。

第四句“柴也心无径”,柴也,这里指作者自己,“径”是小路,“无径”意即没有出路、走投无路。“求能义用矛”,意思是说,我寻求能够用来杀敌的矛。“义用矛”是说以死相拼。这两句是说,作者为了生存,只好寻找能够用来杀敌的办法。

最后一句“小徵儒者勇”,小徵是古时的兵种名称,“儒者勇”是说儒家学者有勇气。“手起落蛮头”,手起落,指挥舞武器。“落蛮头”,指打败敌人。这两句是说,作者寻求能够用来杀敌的办法后,挥舞武器就能打败敌人。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战乱中度过艰难岁月的经历以及他为了求生而努力寻找机会的决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