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瓮城南学灌畦,绿蓑黄犊草萋萋。
一鞭残照柴门底,又见前村月满溪。
【注释】
题画:指《题李凝侍御山水图》。李凝,唐代诗人,官至中书舍人。
抱瓮:抱着瓦罐。陶渊明曾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的诗作《归园田居》,有“晨兴理荒秽”、“开荒南野际”等句,可见他曾经躬耕田园。
城南:指作者家乡的城南,即作者居住之地。
学灌畦(qí齐):学习灌溉菜地。
蓑(suō搔):用棕皮或草制成的雨衣。
黄犊(dú杜):小牛。
萋萋(qīqī奇奇):草木茂盛的样子。
残照:日落时的余晖。
柴门:用木条、竹片等搭成的门。
前村:前面的村庄。
月满溪:《诗经·秦风·蒹葭》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游从之,宛在远方。溯回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央。有女娟娟,皓齿粲然。在水之湄。”此诗写一位姑娘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言志的七绝,全诗以“题李凝侍御山水图”为题,通过描绘一幅生动的山水画面,表达了诗人高洁的志趣和不慕荣利的情怀。
第一句“抱瓮城南学灌畦”,描绘了诗人躬耕田园的生活情景。诗人抱着瓦罐,来到城南,学习灌溉菜地,展现了他对农耕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追求。第二句“绿蓑黄犊草萋萋”,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场景。绿蓑、黄犊、萋萋草,这些细节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让人感受到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时光。
第三句“一鞭残照柴门底”转折至诗人的家门前。夕阳西下,诗人手持马鞭,踏上归途。这一景象既表现了诗人对家的思念之情,也暗示了他对仕途的无奈与迷茫。
第四句“又见前村月满溪”则是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再次得到抒发。月夜下的前村,月光洒满了清澈的小溪,仿佛诗人回到了那个宁静而又美好的家园。
这首诗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的高洁志趣和不慕荣利的情怀。同时,诗中也蕴含着对人生、命运的思考与探索,给人以深刻的启示与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