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掩高斋日已横,西风何地不孤征。
天寒岁晏无车马,亲老家贫赖友生。
双鬓清秋容独卧,五陵长铗向谁鸣。
年年刀尺空相忆,肠断人间砧杵声。
【注释】
秋旅:秋天远行的行旅。易堂:即易堂书院,在湖南善化县西。
天寒岁晏:天气寒冷而岁月已晚。无车马:无车可乘和无马可骑。家贫赖友生:家中贫穷依赖友人生活。长铗(jiá):古时剑名,这里指用剑。五陵:指汉高祖刘邦的五个儿子的坟墓所在地,在长安东南。砧杵声:捣衣声。
【赏析】
此诗是诗人晚年隐居于湖南善化县的易堂书院时作。诗中以旅途为题,抒发了作者年老多病、贫困潦倒、漂泊异乡的凄苦之状,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故人的深深依恋之情。全诗意境清冷,笔调凝重。
首句“静掩高斋”,点明诗人居处之高。“日已横”表明日子已到下午,诗人闭门独坐,思绪万千。第二句“西风何地不孤征”,言西风无处不在,到处都有人在旅途上,诗人感慨自己四处漂泊,无定所依。
三、四两句写诗人家境贫寒,无车无马,靠朋友接济生活。“亲老家贫赖友生”,意谓自己年老体衰,无以为生,全靠亲友帮助。
五、六句写诗人孤独一人在家。“双鬓清秋”,指两鬓已白,形容人已衰老。“容独卧”,意谓一个人独自躺着。
七、八句借古人典故表达自己的悲愤和无奈。“长铗向谁鸣?”《战国策·燕策一》有楚相子兰欲杀屈原的故事,此处借典讽刺那些不怜惜人才,不关心国家大事的人。“年年刀尺空相忆”意为每年只能徒然地想念家乡,思念家人,徒增悲伤。
最后两句是诗人对自己一生经历的回顾。“肠断人间砧杵声”意谓听到家乡的砧杵之声,更增加自己的思乡之情,以至于肠断心碎。
此诗语言平实,却感情真切,意境清冷,笔法凝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