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一夜来桂湖,天香馥郁飘云衢。
虹桥跨水水飞动,湖光如练烟中铺。
烟中词客数来往,三尺绿波摇画舫。
双桨划破碧琉璃,白鹭惊飞时三两。
半山偃蹇露华泫,峭风吹花浮水面。
游鱼吸水并吸花,树影亦为鱼吞咽。
桂树转东舟转西,树梢直与城堞齐。
金栗飘香气郁葱,归鸦如墨酿霜啼。
桂叶冷云苍且碧,斜阳穿树红于血。
花光黄晕真珊瑚,衬以粉墙成五色。
色映亭台生辉光,鸣筤深护清晖堂。
阑干倒影池清浅,枯荷数柄留古香。
记得去年嬉好春,芳草如茵踏软尘。
风光转眼千万变,人生聚散等浮萍。
新诗吟罢酒频倾,与君小别心绪萦。
不知明月几时有,冰壶一洗襟怀清。
诗词原文:
秋风一夜来桂湖,天香馥郁飘云衢。
虹桥跨水水飞动,湖光如练烟中铺。
烟中词客数来往,三尺绿波摇画舫。
双桨划破碧琉璃,白鹭惊飞时三两。
半山偃蹇露华泫,峭风吹花浮水面。
游鱼吸水并吸花,树影亦为鱼吞咽。
桂树转东舟转西,树梢直与城堞齐。
金栗飘香气郁葱,归鸦如墨酿霜啼。
桂叶冷云苍且碧,斜阳穿树红于血。
花光黄晕真珊瑚,衬以粉墙成五色。
色映亭台生辉光,鸣筤深护清晖堂。
阑干倒影池清浅,枯荷数柄留古香。
记得去年嬉好春,芳草如茵踏软尘。
风光转眼千万变,人生聚散等浮萍。
新诗吟罢酒频倾,与君小别心绪萦。
不知明月几时有,冰壶一洗襟怀清。
接下来是对这首古诗的逐句翻译、注释和赏析:
- 诗句翻译
- 秋风一夜来桂湖,天香馥郁飘云衢。(秋风吹过桂花盛开的湖面,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香味。)
- 虹桥跨水水飞动,湖光如练烟中铺。(一座桥横跨在湖面上,湖水像一条细练一样在烟雾中飘荡。)
- 烟中词客数来往,三尺绿波摇画舫。(文人骚客在烟雾中穿梭往来,绿色的水波轻轻地摇动着画舫。)
- 双桨划破碧琉璃,白鹭惊飞时三两。(两只桨在清澈的水面上划过,惊起了两三只白鹭。)
- 半山偃蹇露华泫,峭风吹花浮水面。(山坡上,露珠闪烁着晶莹的光芒,风轻轻吹过,花瓣在水面上漂浮。)
- 游鱼吸水并吸花,树影亦为鱼吞咽。(游鱼在水中嬉戏,同时也会吸取花朵上的露珠。)
- 桂树转东舟转西,树梢直与城堞齐。(桂树随着船只的移动而摇摆不定,树梢甚至直插到城墙上。)
- 金栗飘香气郁葱,归鸦如墨酿霜啼。(金色的栗子散发着浓郁的香气,乌鸦在霜降时发出如同墨汁一样的叫声。)
- 桂叶冷云苍且碧,斜阳穿树红于血。(桂树叶子在寒冷的空气中显得深沉而翠绿,阳光穿过树梢洒下,使得树木看起来更加鲜红,犹如染上了血。)
- 花光黄晕真珊瑚,衬以粉墙成五色。(五彩缤纷的花朵在阳光下闪耀着金色的光辉,与粉色的墙形成了鲜明对比。)
- 色映亭台生辉光,鸣筤深护清晖堂。(这些色彩映照在亭台上,给清晖堂增添了光彩,鸟儿在枝头鸣唱,为这座古老的建筑增添了生机。)
- 阑干倒影池清浅,枯荷数柄留古香。(栏杆倒映在清澈的池水中,几根枯萎的荷叶依然留有一种古朴的香气。)
- 记得去年嬉好春,芳草如茵踏软尘。(我还记得去年春天的美好时光,那里芳草如茵,让人忍不住在上面行走,留下了柔软的足迹。)
- 注释
-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曾懿创作的一首描写中秋节桂花盛开时的景色和情感的诗作。
- “秋风一夜来桂湖”描绘了秋风起后的夜晚,桂花香气四溢的景象。
- “桂树转东舟转西,树梢直与城堞齐”形容了桂花树下,船只和城市的轮廓相互映衬的美丽画面。
- “金栗飘香气郁葱,归鸦如墨酿霜啼”捕捉了秋天特有的气味和声音,以及天空中云层变化的色彩。
- “桂叶冷云苍且碧”,这里的“桂叶”可能是指桂花的叶子,而“冷云苍且碧”形容了秋天云景的苍茫之美。
- 赏析
- 这首诗通过对秋天夜晚桂花盛开时的自然景观进行细致描述,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又生动的画面。诗人通过使用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语言,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深深喜爱和赞美。
- 诗中的“桂湖”、“桂树”、“桂花”等元素贯穿全文,不仅构成了诗歌的主体内容,也体现了作者对家乡自然美景的深情怀念。
- 诗中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十分出色,例如“桂叶”和“云”的对比,以及“归鸦”与“霜啼”的结合,都巧妙地传达了诗人的情感与思考。
- 这首诗不仅是一次对自然美景的描绘,更是一次心灵的旅行。诗人通过对秋夜和桂花的描述,引发了读者对季节变换、时间流逝和个人情感的思考。
《送孟昭大姊归新都同游桂湖时值中秋桂花正开》是一首充满诗意的古诗,通过对秋天夜晚桂花盛开景象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赞美。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优美,充满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这首诗不仅是一次对自然美景的记录,更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和心灵的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