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庐在水次,纬壁皆赤芦。
不为华丹饰,未失渔钓徒。
粉箨放新竹,锦英缠朽株。
熙熙数邻家,窥客衣短襦。
终年饱淮米,复饱鱼与蓏。
农桑洵可乐,金紫诚奚须。
啼烟一鸠应,拂水双燕俱。
感时春令过,伤远羁情孤。
长轩更流憩,细谷平风湖。
泛舟淮安城西历游湖上诸园晚归迟月林庐在水次,纬壁皆赤芦。
不为华丹饰,未失渔钓徒。
粉箨放新竹,锦英缠朽株。
熙熙数邻家,窥客衣短襦。
终年饱淮米,复饱鱼与蓏。
农桑洵可乐,金紫诚奚须。
啼烟一鸠应,拂水双燕俱。
感时春令过,伤远羁情孤。
长轩更流憩,细谷平风湖。
注释:在淮安城西有一片树林,树林里的房屋都是红色的茅草屋顶。这里的人们并不因为华丽的装饰而骄傲,也不因为没有财富或地位而感到自卑。他们过着简单朴实的生活,就像竹子一样,即使不长出美丽的外表,也能成为很好的材料。新长的竹子被叫做“粉箨”,已经长得很高的竹子则被叫做“老竿”。这些竹子的枝干被用来编成竹篱笆,竹篱笆的墙壁都是红色的。春天来临,农民们忙着收割庄稼,收获了许多新鲜的淮米(一种水稻)。秋天,农民们又收获了丰收的鱼和蔬菜。农民们的劳动是快乐的,而那些追求名利、地位的人却不需要这种快乐。远处的邻居家传来了阵阵炊烟。我穿着单薄的衣服,站在湖边欣赏着这美丽的景色。整首诗都流露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美好的乡村景象,展现了农民们辛勤劳作、朴实无华的生活状态。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农民们深深的敬意和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