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末登千山,蹑足最高顶。霁色到香岩,层塔立边景。
俯首瞷沧波,海气腾足冷。昔传有仙人,对弈酌清茗。
石坪尚零星,露下鹤声警。我读《招隐》篇,韶落千峰静。
仙人竟不来,空台吊孤影。古寺铿飞钟,天风独延颈。

【译文】

秋天我登上千山,站在最高顶俯瞰着远方。晴天阳光照耀着香岩,高高的塔耸立在山峰的一侧。

我俯视脚下波涛汹涌的大海,海风迎面扑来让人感到寒冷。传说这里曾经有一位仙人,他在对弈中品尝着清茶。

石坪上还残留着几块残石,露水打湿了大地和鹤声。我读着《招隐》这篇诗文,感受到千峰静寂的宁静。

那位仙人终于没有出现,只有这座空旷的台子让我独自沉思。古寺里传来钟声,我独自仰望天空感受风的吹拂。

【赏析】
此诗以写景抒情为主,表达了诗人游历名山大川时的感受,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与向往。
首句“秋末登千山,蹑足最高顶”,描绘了诗人攀登至千山之巅的情景。诗人站在高处,放眼望去,远处的景象一览无余。这里的“秋末”点明了季节,“千山”则展现了广阔的地理环境。
第二句“霁色到香岩,层塔立边景”,进一步描绘了山顶的景色。晴朗的天空下,阳光照到了香岩上,使得整个场景显得更加明亮。同时,高耸的塔楼也映入眼帘,为画面增添了一份庄重之感。
第三句“俯首瞷沧波,海气腾足冷”,诗人再次将目光投向大海,感受到了海浪带来的寒意。这一细节描写既增强了画面的真实感,又增加了诗歌的动感。
第四句“昔传有仙人,对弈酌清茗”,诗人转而想象起过去曾在这里隐居的仙人。他或许正在与仙人对弈,享受着清茶的滋味。这里通过回忆的方式,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
第五句“石坪尚零星,露下鹤声警”则描述了山下的石坪上的景色及鹤鸣声。稀疏的石头和露水让整个场景显得更加幽静,而鹤鸣声则增添了一丝生动感。
最后一句“我读《招隐》篇,韶落千峰静”,诗人继续沉浸在对古代隐士生活的回忆之中。他仿佛在阅读《招隐》这部作品,感受到千峰间的宁静与和谐。这里不仅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也传达出一种追求心灵平静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一个宁静、美丽的自然景观。同时,诗人通过对历史与现实的联想,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慨与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