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虞卿
【注】巢:隐居。五世孙:指冒圣农。元龙:陈蕃,汉末人,豪爽好客。高阳酒徒:晋阮籍、步兵校尉阮咸,都是嗜酒如命的人。落拓:不得意。清时:清明的时代,指明正德初年。上林:汉武帝的上林苑,是皇家园林。 译文 你真是隐居民五世之后的子孙,胸怀磊落真称得上天下绝伦。陈元龙那豪情壮志哪里比得上,宝刀结客余风仍存。 燕市高声长啸,仿佛看到江南春色。我本是楚狂人的朋友,还酷爱在高阳饮宴。 歧途落拓二十年
【译文】 秋天我登上千山,站在最高顶俯瞰着远方。晴天阳光照耀着香岩,高高的塔耸立在山峰的一侧。 我俯视脚下波涛汹涌的大海,海风迎面扑来让人感到寒冷。传说这里曾经有一位仙人,他在对弈中品尝着清茶。 石坪上还残留着几块残石,露水打湿了大地和鹤声。我读着《招隐》这篇诗文,感受到千峰静寂的宁静。 那位仙人终于没有出现,只有这座空旷的台子让我独自沉思。古寺里传来钟声,我独自仰望天空感受风的吹拂。
压鬓清霜冷玉簪,关山残雪寄孤吟。 诗句解释:这两句诗描绘了诗人的容颜和心境。"压鬓"指的是头发被梳得紧紧的,"清霜"是指头上的头发像被霜打过一样白。"冷玉簪"形容发髻中插的玉簪冷冰冰的,可能是因为天气寒冷。"关山残雪"意味着在关山之间,雪花依然未完全消融。"寄孤吟"表示诗人独自吟诵着这首诗,寄托着对孤独的感叹。 译文:我的鬓发被梳得整整齐齐,就像被清霜打湿一般苍白;关山之间,残雪还未完全融化
凤凰城即景 边城迢递乱峰隈,雕鹗青良对面开。 林外风腥知虎过,山中月黑觉云来。 临秋已怯清霜冷,入夜愁闻画角哀。 回首青门关塞阻,梁园应忆旧邹杖。 注释: - 边城迢递乱峰隈:指的是边远的城池,山峰重叠、参差不齐。 - 雕鹗青良对面开:指鹰在天空中飞翔,而猎鹰则在地面上张开翅膀(青良,一种猎隼)。 - 林外风腥知虎过:风吹动树叶发出的声音,可以感知到虎的踪迹。 - 山中月黑觉云来
注释: 客中闻蟋蟀:在异乡听到蟋蟀的叫声。 黄叶未成响,先教听此声:树叶尚未发出声响,就先听到了蟋蟀的叫声。 清秋无限意,良夜为谁鸣?:秋天的气息无限深远,这夜晚的蟋蟀是为谁而鸣呢? 我自怜多病,虫犹诉不平:自己怜惜身体多病,蟋蟀还是抱怨自己的不公平待遇。 关山劳梦想,孤馆月化朝:关山阻隔着远大的志向和梦想,只有在这孤独的旅馆里,月亮才变得明亮起来。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秋夜寂寞的五言绝句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全诗共四句。下面是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 第一句:“疲马长愁远道艰,一鞭斜日乱峰间。” 译文: 疲惫的马长时间地感到长途跋涉的艰辛,鞭子在斜阳下打在乱石之间。 注释: 疲马:指长途旅行的马,因旅途劳顿而显得疲倦。长愁:长时间的忧愁。远道艰:长途跋涉的艰辛。一鞭斜日:鞭子在斜阳下挥动的景象。 - 第二句:“炊烟黑压平头屋,暝色红分对面山。” 译文:
锦州道中 馆驿乱山隈,征车夕照催。 途长人意倦,地险马行猜。 秋气来榆塞,凉风起蝎台。 不须思蜀道,我乏济时才。 注释: 1. 馆驿乱山隈:馆驿在乱山之中,指旅途中住宿的旅馆。 2. 征车夕照催:傍晚时分,夕阳西下,催促着出行的车马。 3. 途长人意倦:路途遥远,使人感到疲倦。 4. 地险马行猜:地势复杂,马儿难以分辨方向。 5. 秋气来榆塞:秋天的气息从榆塞吹来,暗示季节的变化。 6.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边城秋季牧牛的田园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边疆生活的理解和感慨。 首句“边城秋到霜飞早,塞草萧萧折北风。”描述了边城的秋天到来,霜降得早,草原上的草被北风吹得摇曳生姿。这里的“边城”指的是边疆的城市,而“霜飞早”则暗示了时间的紧迫和季节的转换。“塞草萧萧”则生动地描绘了草原上草的摇曳姿态,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印象。 接下来两句“一角发声沙碛里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朱头塞” - 朱头塞,字面上指红色的头盔。在古代,某些军队的装备或士兵会使用红色作为标志色,这里可能意味着军队或是某种特定的军事任务。 2. “晓发牛头塞” - 晓出发,早晨出发。牛头塞可能是一个具体的地点名称。 3. “轻车择路行” - 轻车,即轻型战车。择路行表示选择最佳的行进路线。 4. “风声号大壑,云势压长城” - 风声和云势都用来描写自然界的力量
边城迢递乱峰隈,雕鹗青良对面开。 林外风腥知虎过,山中月黑觉云来。 临秋已怯清霜冷,入夜愁闻画角哀。 回首青门关塞阻,梁园应忆旧邹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