絮果难参欲问天,聪明底易损华年?
琴书冷落人何在?
针线萧疏事可怜。
昔日唱酬常入梦,今生聚会已无缘。
几回恍惚犹寻觅,未解黄泉路几千。

注释:

  1. 絮果难参欲问天,聪明底易损华年?:意思是说,像柳絮一样轻的果实也难以承受重负,想要询问上天,聪明的人也容易衰老。
  2. 琴书冷落人何在?:意思是说,琴书都被冷落了,人们在哪里呢?这两句可能是在表达一种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怀念。
  3. 针线萧疏事可怜:意思是说,针线都变得稀疏,这些事情真是可怜啊。这两句也可能是在表达一种对生活琐事的无奈和感慨。
  4. 昔日唱酬常入梦,今生聚会已无缘:意思是说,过去常常一起唱歌、交谈的日子已经变成了美好的梦境,而今生再也无法和他们相见了。
  5. 几回恍惚犹寻觅,未解黄泉路几千:意思是说,我常常恍惚地寻找着他们的身影,但却无法理解黄泉路上的距离究竟有几千米。这几句可能是在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赏析:
    这首词是一首悼亡之作,表达了作者对逝去亲人的深切思念和无尽感慨。全词以“哭阿嫂”为题,通过描绘逝者生前的生活情景和死后的凄凉景象,抒发了对亲人的无限哀思。

词的开头两句“絮果难参欲问天,聪明底易损华年?”以柳絮作比,暗示逝者的离去如同柳絮一样轻盈而不可捉摸,让人感到困惑和无助。接着,“琴书冷落人何在?”表达了对逝者生前爱好音乐、书籍的怀念,同时也反映了自己对这些事物不再关注的现实。

接下来的两句“针线萧疏事可怜”,则描绘了一幅生活中琐碎而平凡的画面,反映出作者对逝去亲人生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昔日唱酬常入梦,今生聚会已无缘。”这两句则是对过去与逝者一起唱歌、交谈的美好回忆的怀念,同时也揭示了自己今生再也无法与他们相见的事实。

结尾两句“几回恍惚犹寻觅,未解黄泉路几千。”表达了作者对逝者的深深思念之情,他常常恍惚地寻找着他们的身影,但又无法理解黄泉路上的距离究竟有几千米。这种无尽的思念和痛苦,使得词人的心情变得十分沉重。

这首词以悼亡为主题,通过对逝者生前生活的描绘和对现实无奈的感叹,展现了作者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无尽感慨。词中的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读来令人感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