檐前时听雨声喧,尽日萧条自掩门。
岸柳垂眉含恨态,庭花掩面尽啼痕。
西窗谁共巴山话,南浦频消旅客魂。
幸有阳春来惠我,焚香细读细评论。
这首诗是诗人在苦雨中创作的,其意境深远。下面逐句解释:
- 檐前时听雨声喧,尽日萧条自掩门:
- 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雨天闭门不出的情景。”檐前”指的是屋檐下,而”时听”则表明了诗人在等待或聆听雨声。”喧”和”萧条”分别形容了雨天的热闹与宁静。”自掩门”则表达了诗人选择独自待在家里,不参与外面的喧嚣和风雨交加的景象。
- 岸柳垂眉含恨态,庭花掩面尽啼痕:
- 这句诗通过拟人化的方式,赋予了岸边的柳树和庭中的花朵以人的情感和动作。”垂眉”形容柳树枝条低垂下的模样,像是在含着悲伤的表情;”含恨态”进一步突出了这种悲伤的情绪。而”掩面”则描绘了庭花被风吹动时的样子,好像在遮掩自己的面容,可能是因为雨水打湿了它们。”尽啼痕”则形象地表达了雨水对花朵的影响,使得原本鲜艳的花朵变得暗淡无光,仿佛是因为哭泣留下的泪痕。
- 西窗谁共巴山话,南浦频消旅客魂:
- 这句诗描述了诗人在西窗外与某人对话的场景,以及他在南浦(地名)频繁思念游子的心情。”西窗”可能是一个具体的地点,也可能是诗人心中的某个地方。”谁共”表达了诗人孤独一人,可能有人与他交谈但未明说是谁。”巴山”可能是指蜀地的山,也可能指诗人的故乡。”话”字在这里可能是指谈论、交流的意思。而”频消”则表达了诗人频繁思念远方亲人和朋友的心情。
- 幸有阳春来惠我,焚香细读细评论:
-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春天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感到幸运和喜悦。”阳春”指的是温暖的春季阳光,象征着希望和新生。”惠我”则表达了诗人感激春天给予的美好时光。接着,”焚香细读”描绘了诗人在安静的环境中细致地阅读书籍的情景。”细评论”则表示诗人对阅读的内容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评论。
赏析:
这首诗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形象,展现了诗人在苦雨中的心境变化。从一开始的孤独和沉默,到后来的喜悦和思考,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和情感的变化。整首诗语言优美,充满了哲理性和艺术性,是一首富有感染力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