缦胡缨忽换南冠,云热风寒倏改观。
金鼓东行征役久,玉关西去圣恩宽。
兵原似火炎冈易,令果如山撼岳难。
四十余倏封事在,可能都作谤书看。
诗句原文:
缦胡缨忽换南冠,云热风寒倏改观。
金鼓东行征役久,玉关西去圣恩宽。
兵原似火炎冈易,令果如山撼岳难。
四十余倏封事在,可能都作谤书看。
译文:
突然之间,我换上了南方的官帽,周围的气候也变得热烈起来。
战争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玉门关西边传来的消息让我们感到欣慰,国家对我们的恩情非常宽容。
战争就像烈火,需要我们像山一样坚定的意志来面对。
这些年来,我有四十多次的奏章被封存,现在可能都会被视为诽谤之言。
注释:
- 缦胡缨:指古代士兵的头盔上装饰物,缦表示编织。
- 忽换南冠:突然间改变身份,这里指的是由军人转为文人。
- 云热风寒倏改观:形容天气变化无常,从炎热到寒冷。
- 金鼓东行征役久:金鼓声中代表着军队出征,征役久表示战事漫长。
- 玉关西去圣恩宽:玉门关在西部,这里指的是国家的边疆,西去表示远离朝廷。
- 兵原似火炎冈易:战争如同烈火一般猛烈,需要坚强的意志。
- 令果如山撼岳难:命令或策略如同泰山一般沉重,执行起来困难重重。
- 四十余倏封事在:有四十多次的建议或奏章被保存下来。
- 可能都作谤书看:这些都可能被视为诽谤之词。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比喻的手法,表达了作者从军人转变为文人后对战争、政治以及个人命运的思考和感慨。首两句描绘了战场与文坛的巨大反差,暗示了作者身份的转变。第三句则通过对战事和边境形势的描述,反映了国家对边疆的重视及和平的愿望。第四句通过“兵原”与“令果”的比喻,深刻地揭示了战争的艰辛和个人决策的重要性,同时也反映出国家对军事政策的不同态度。最后两句则是对过往经历的评价,既有对过去四十多次奏章的肯定,也有对未来可能遭遇的非议的预见,展现了诗人深刻的自我反省和社会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