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从青海行,暮傍青海宿。
平野浩茫茫,隆冬气何肃。
悬车通间道,万骑夸拙速。
严霜拂大旗,边声动哀角。
飞沙怒盘旋,迎面骤如雹。
时当泽腹坚,海水冱而涸。
层冰摇光晶,黯惨一片绿。
或闻大声发,冻折千丈玉。
中流起危峰,势可俯乔岳。
将倾未倾云,欲飞不飞瀑。
云是太古雪,厌叠如皲瘃。
出没罔象形,吐纳蛟蜃毒。
西荒此巨浸,洪流所潴蓄。
卑禾百战地,秦汉尚遗镞。
萧萧古垒平,兀兀边墙矗。
青磷风焰小,白骨苔花驳。
夜深驻戎帐,冻土遍硗埆。
冷月悬一钩,荒荒堕厓谷。
嗟哉征戍士,辛苦离乡曲。
试听青海头,烦冤鬼犹哭。

注释:

  1. 朝从青海行,暮傍青海宿。:早上从青海出发,晚上在青海住宿。
  2. 平野浩茫茫,隆冬气何肃:广阔的平原无边无际,隆冬时节气候多么肃杀。
  3. 悬车通间道,万骑夸拙速:挂着马车的绳索,通过中间的小路,万匹战马夸耀它们的速度之快。
  4. 严霜拂大旗,边声动哀角。飞沙怒盘旋,迎面骤如雹。时当泽腹坚,海水冱而涸。层冰摇光晶,黯惨一片绿:严霜覆盖着巨大的旗帜,边塞传来哀苦的声音。飞沙怒吼地翻滚,迎面而来就像冰雹。当时正是湖泊腹部坚硬的时候,海水结冰而变干。层层的冰在阳光下闪耀着晶莹的光芒,一片暗淡惨绿。有人听说有巨大的声音发出,冻得玉石都折断了。中间的河流突然耸立起高峻的山峰,山势好像可以俯视高大的岳峦。即将倒下但还没有倒下的云朵,想要飘动但还没飘动的瀑布。云是太古时候的雪,厌恶重叠如同皲裂的皮肤。出现消失没有形状,吐出纳吐进像有毒的蛟蜃。西方荒漠这是巨大的湖泊,洪流积聚在这里。低矮的庄稼百战之地,秦汉时期还留下箭镞。萧萧的古垒已经平整,兀兀的边墙矗立。青磷火风焰小,白骨苔花驳:夜晚驻兵帐幕,冻土遍地都是硗确的土地。冷月悬挂一弯钩,荒凉的山崖谷底。唉呀啊征戍的将士们,辛苦离家离开故乡。试着听听青海的尽头,烦恼冤屈的鬼魂仍然哭泣。
    赏析:
    此诗作于天宝十四载(755)秋八月,李白从蜀地西赴长安途中,经过青海湖边的临洮时所作。
    前八句写旅途中所见的景致和心情。“朝从青海行,暮傍青海宿。”诗人早晨告别青海湖,傍晚便来到这地方歇脚住宿。“平野浩茫茫,隆冬气何肃”,辽阔的原野无边无际,隆冬时节寒气逼人。“悬车通间道,万骑夸拙速”两句描写出吐蕃军队的气势威猛、军容雄壮。“严霜拂大旗,边声动哀角”,大雪覆盖着战旗,边地悲凉的号角声此起彼伏。“飞沙怒盘旋,迎面骤如雹。”风卷起狂沙呼啸奔腾,迎面而来的沙石仿佛雹一般砸落。“时当泽腹坚,海水冱而涸。层冰摇光晶,黯惨一片绿。”这时青海湖湖底的冰层坚固厚实,湖水冻结成了干涸的池塘,层层冰封反射着耀眼的光亮,一片惨绿。“或闻大声发,冻折千丈玉。”有时能听到巨响发出,冻断千年不化的美玉。“中流起危峰,势可俯乔岳。”黄河在中游急湍而下形成了一座座险峰,足以俯视高大的岳峦。这一句表现了河源地势之险峻。
    接着诗人笔锋一转:“将倾未倾云,欲飞不飞瀑。”将要倾覆的云彩还没有倾覆,欲要飞翔的瀑布却还未起飞。这两句描写出了黄河水势之大,波涛汹涌,气势磅礴。
    以下写西北边关的景色和感受。“云是太古雪,厌叠如皲瘃。”云彩好似太古时候的雪,连绵不断如同龟裂的皮肤一样。“出没罔象形,吐纳蛟蜃毒。”云彩时出时没变幻莫测,仿佛有龙蛇在其间穿梭游走。“西荒此巨浸,洪流所潴蓄。”西边的荒漠这里就是一个巨大的湖泊,黄河的洪流在此积聚。“卑禾百战地,秦汉尚遗踪。”在这片百战之地留下了秦汉时期的战痕。“萧萧古垒平,兀兀边墙矗。”古老的壁垒已变得平坦,孤独矗立的边墙依然巍峨。“青磷火风焰小,白骨苔花驳。”青磷火焰随风摇曳,白骨上长满了苔藓。“夜深驻戎帐,冻土遍硗确。”夜里驻扎在帐篷里,冻土遍布贫瘠的土地。“冷月悬一钩,荒荒堕厓谷。”冷清的月光高悬一弯,荒废的地方坠落在峡谷山谷之中。
    最后四句抒发对征戍之士的同情和对战争的感慨。“嗟哉征戍士,辛苦离乡曲。”可怜那些征战的士兵啊,他们辛苦奔波远离故乡。“试听青海头,烦冤鬼犹哭。”试着听听那来自青海湖头的怨声吧!那声音如此悲伤凄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