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衣原为买书贫,生事初怜渐苦辛。
载籍独寻还此日,典型虽在已无人。
灯前着影添千卷,海堧回寒过一春。
已换葛裘吾自计,十年键户敢因循。
【解析】
此诗首联“典衣原为买书贫,生事初怜渐苦辛。”典衣原为买书贫,说明作者因生活贫困而不得不典衣买书来求学。初怜渐苦辛,表明作者开始时对学习感到有些吃力、辛苦。颔联“载籍独寻还此日,典型虽在已无人。”载籍独寻还此日,典衣购书是为了学习,所以作者会去寻求书中的知识。典型虽在已无人,指书籍中的知识虽然很多,但是已经没有人能了解或理解它了。颈联“灯前着影添千卷,海堧回寒过一春。”意思是作者在灯前看书,灯光照着影子,好像有一千卷书一样。在寒冷的冬天,海风呼啸,吹过了一个春天。尾联“已换葛裘吾自计,十年键户敢因循。”意思是我已经换了一件新的衣服来计算一下我这些年的学习成果,十年来一直关在家里读书,不敢懈怠。
【答案】
译文:
我因为生活贫穷,只能卖掉自己的衣物购买书籍来学习,一开始觉得学习很辛苦。我为了寻找书中的知识,在灯前阅读,
灯光照着影子,好像有一千余卷书,我在寒冷的冬夜读书,过了整整一个春天。我已经换上了新的毛皮大衣(以计算)我的
学习成果,十年以来我一直在家学习,不敢懈怠。
赏析:
此诗写诗人在贫困中求学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勤于学习的可贵精神。首联说典衣买书是“贫”;二联说“渐觉苦辛”,是“学”。
颔联点出“学”的主题。“载籍”“典型”两词,既写出了“学”的内容,又写出了“学”的范围。“典型虽在人已无”句,既写出了
“学”的成果,也指出了“学”的困境,可谓“言在此意在彼”。颈联写诗人读书之勤。“灯前着影添千卷”,形容读书之多;“海
堧回寒过一春”,形容读书之久。末联写诗人不满足于现状,立志要有所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