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遗书久未裁,殷勤缄札几回开。
三年为别兼春暮,一纸将愁与画来。
入世蛾眉宜众妒,向人风絮有沉哀。
怜君未解幽忧疾,讵为调筝又怨猜。

【注释】

曼殊:即陈独秀。日本寄画,作风絮美人,题为“调筝人绘”,命之曰“春愁”。赋此答之:我作这首诗来回答你。东海遗书久未裁:你的书信很久没有回复了。

殷勤缄札几回开:你多次打开信笺。

三年为别兼春暮,一纸将愁与画来:这三年来为了离别,你又在春天的晚霞里思念着我,用纸把我的忧愁和画一起带来吧。

入世蛾眉宜众妒,向人风絮有沉哀:入世后的美女容易受到别人的妒忌,而像你这样的风中飘散的柳絮,也有着深深的悲哀。

怜君未解幽忧疾,讵为调筝又怨猜:可怜你还没有理解我的忧郁之情,为什么又要疑心我呢。

【赏析】

这首七绝是陈独秀对徐志摩《曼殊草堂图题辞》诗的酬和之作。全诗以答谢的语气,对徐志摩的《曼殊草堂图题辞》进行回应,表达了作者对徐志摩的感激之情,同时抒发了自己的内心感受。

第一句“东海遗书久未裁”中的“东海”,指中国。“遗书”指的是旧时朋友间相互投赠的书信。“久未裁”表示长时间没有回信,表现出对徐志摩的思念之情。

第二句“殷勤缄札几回开”,其中的“缄”字的意思是封,“札”字的意思是书信。这句诗表明徐志摩多次来信,而作者却一直没有回信,这种反复的通信显示了作者对徐志摩的思念之深。

第三、四句是整首诗的核心部分,也是诗人情感表达最为直接的诗句。“三年为别兼春暮,一纸将愁与画来。”这两句诗中,“三年为别”说明作者与徐志摩之间的分离已有三年,而“春暮”则暗示着季节的变化。“一纸将愁与画来”则是指徐志摩把带着自己忧愁的画作寄给了作者。这两句诗不仅表达了作者对于徐志摩的深深思念和担忧,还表达了他对徐志摩画作中所蕴含的情感的理解和共鸣。

最后两句“入世蛾眉宜众妒,向人风絮有沉哀”是对徐志摩画作中的意象的解读。这里的“入世蛾眉”指的是美丽的女子进入社会后可能面临的困境或挑战。“宜众妒”意味着这些美丽女子可能会遭受他人的嫉妒和排斥。“向人风絮有沉哀”则是指那些随风飘散的柳絮,虽然轻盈飘逸,但同时也充满了深深的悲哀。这句话既表达了徐志摩画作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象的美好和宁静,又表达了作者对于徐志摩画作中所蕴含的情感的深刻理解和共鸣。

这首诗通过回应徐志摩的题辞,表达了作者对徐志摩的深深思念和感激之情,同时也抒发了自己的内心感受。通过对徐志摩画作中意象的解读和个人情感的表达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艺术的热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