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寂寒鸦欲暝天,就中人物定谁贤。
缤纷落木行俱尽,憔悴残秋强自妍。
一叶枯荣视天下,满楼风雨忆江边。
吟诗且遣平生志,两地披图共惘然。
【注释】
黄叶楼:即江宁府学宫。
刘三:指刘禹锡,字梦得。
蒹葭图:即《蒹葭》诗,为《诗经》的名篇。
【赏析】
寂寂寒鸦欲暝天,就中人物定谁贤。
缤纷落木行俱尽,憔悴残秋强自妍。
一叶枯荣视天下,满楼风雨忆江边。
吟诗且遣平生志,两地披图共惘然。
【注释】
黄叶楼:即江宁府学宫。
刘三:指刘禹锡,字梦得。
蒹葭图:即《蒹葭》诗,为《诗经》的名篇。
【赏析】
中秋望月怀古,黄节《中秋望月有怀邓秋枚书寄藤村老屋》赏析 黄节,字晦闻,广东顺德人,清末近现代著名诗人、学者。《中秋望月有怀邓秋枚书寄藤村老屋》是其代表作之一。该作品以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情感,描绘出一幅中秋佳节的壮丽画面,同时表达了对故人的深深怀念。以下是对该诗逐句的详细解析: 1. 此夕高寒:“此夕”指的是这个中秋之夜,“高寒”形容天气寒冷。这里表达的是作者独自在清冷的夜晚
【注释】 万木号风一雁呼,大梁驱马问歧途。 江山无地分南北,种族于今杂汉胡。 唐土有君原不国,豫州能主岂为奴。 闻鸡未断燕云梦,忽过沙陀旧帝都。 万木号:形容树木众多,声音如号角一样。 大梁:《左传》中记载:“晋文公败楚于大隧”,大隧即地名,在今山西永济县。 驱马:骑马。 问歧途:指寻找道路。 唐土:唐朝国土。 原不国:指唐朝的皇帝,并不是一个国家。 豫州:指东汉末年割据河南一带的地方军阀。
【注释】 盆兰:把兰花养在盆里。 滋兰:指培育兰花。 十载:十年。 忽生:突然长出。 双茎:二根茎。 绿叶:绿色的叶片。 沆瀣(hàng xiè):古书中所说的神仙的饮料,即沆瀣水。 留沆瀣:指留下仙露。 化人:道家称仙人为化人。 陋室幽香远:简陋的居室中兰花的幽香传得很远。 媚我寒闺旧梦孤:形容兰花的美丽使作者感到寂寞、孤独。 佳种:好的花种。 秋江:秋天的江水。 奈:无奈。 所思殊
诗句释义 1 霜落高原草未凋,中州人物半萧条。 - "霜落":描述秋天的景色,霜降后草地变白。 - "高原":指的是广阔的山地或高地。 - "草未凋":说明草本植物依然保持着生机。 - "中州":指中国中部地区。 - "人物半萧条":形容中原地区的人民生活艰难,很多人生活不安定。 2. 战农不解虚移粟,非种当锄愧树苗。 - "战农":战争时期的农民,被迫参与战斗。 - "虚移粟"
春日海寺漫题(1903年) 社前无雨燕归迟,春暖棉花尽日吹。 大野草深鸣桔槔,梵宫云静锁葳蕤。 注释: - 社前:指寺庙附近或村庄的地方,没有下雨时燕子归来较晚,春天温暖时棉花一直被吹拂着。 - 大野草深:在广阔的田野里,草木茂盛。 - 鸣桔槔:使用桔槔这种工具来灌溉田地。 - 梵宫:佛教寺院。 - 葳蕤:形容树木茂盛或花草繁盛。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季的田园景色和寺庙的景象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求学生在课上或自学时注意正确理解诗词的意思,然后把握诗词的主要内容,最后结合着具体诗句,联系作者的背景和注解进行分析,理解其意思及情感。 “桧柏风前立马悲,中原重到拜公祠。”意思是说在桧柏树旁,我停马悲叹,中原大地再次回到宋朝,我要来拜谒岳王庙。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岳飞的崇敬和怀念,他怀着敬慕的心情来到岳王庙。
这首诗是诗人在1902年梅庄送别邓秋枚去海上时所作,表现了他对朋友的深深思念以及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情厚爱。 首句“此去江南定有诗”,表达了诗人对邓秋枚的祝福,希望他能够在江南写下许多美丽的诗篇。 第二句“梅花开处各天涯”,描绘了邓秋枚离开后的景象,梅花盛开的地方就是他们各自的天涯。这句诗寓意着友情的深厚,即使身处天涯海角,友谊也不会改变。 第三句“客中元白交如水,海上冬青雪满枝”
注释: 八月二十八日破晓出长台关(1903年) 中原人物无刘祖,北陆关山走马牛。 独向伊川哀被发,未闻临邑访长头。 乡心迢递三千里,风俗华离十六州。 有日澄清吾岂敢,鸡声寒动九边秋。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1903年八月二十八日破晓时从长台关出关时的即兴之作。 首联“中原人物无刘祖,北陆关山走马牛”表达了诗人对中原人物的怀念之情和对北方关山风光的喜爱。中原地区是中国的腹地,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
【注】伯牙,战国时晋国的善弹琴者;断虹:形容景色美丽。 1. 英雄心事托琴中,独访孤台过断虹。 - 英雄心事:指胸怀壮志的人的心事(这里指诗人自己)。 - 琴中:在琴里寄托了诗人的心意。 - 孤台:一座孤独的山岗。 - 断虹:一道美丽的彩虹。 2. 满地夕阳号朔雁,隔帘人影瘦西风。 - 号:呼喊声。 - 朔雁:北方来的大雁。 - 人影瘦:人的体态消瘦。 3. 秋花晚节多迟暮,古调今弹有异同。 -
这首诗是一首关于中国近代史的感题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和民族命运的感慨。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解读及其含义注释: 1. 茫茫八百年间事,起陆龙蛇日泯棼: - “茫茫”意为广阔无边,“八百年”指漫长的历史时期。“起陆”指的是开始行动或崛起,“龙蛇”比喻有才能的人。“泯棼”意味着混乱、混沌。整句的意思是在漫长的历史中,有才能的人物逐渐崛起,打破了之前的混乱局面。 2. 岁月忍编黄帝历
南园诗社重开呈梁节庵先生 盛时台笠却难忘,一赋都人已足伤。 高会及来随老辈,雅歌还得共斯堂。 兴微国俗诗将废,俯仰前尘地亦苍。 独使南园不寥落,参天林木起朝阳。 注释: 1. 盛时台笠却难忘:回忆昔日的盛况,台笠是古代的一种帽子,象征着繁荣的时代。 2. 一赋都人已足伤:因为这首诗的发表,已经让人们感到悲伤了。“一赋”指的是诗歌,“都人”指都城的人,这里指京城的文人。 3. 高会及来随老辈
【注释】 曼衍:形容歌舞、戏曲等表演节目繁多。鱼龙:指戏剧中的鱼龙变化、动物动作的场面。宵:夜晚。缩手:指观众屏息凝神。讵(jù):岂,表反问。春寒:比喻酒意未消。黄农:指《易经》中“丰”卦,象征富足,后泛指丰收。琴瑟:指古代乐器,这里借指音乐演奏。三调:三次调整音高。看渠:你看他。看渠:你要看他的表演。倘:假使。喧腾:喧闹。 赏析: 此诗为观剧作。首联写在元宵夜观赏戏剧的盛况
【注释】 十二月十七日,偕崔劭南、任子贞,出东郊过息鞭亭小饮:十二月十七日,我与崔劭南、任子贞一起到东郊游览息鞭亭,饮酒赋诗。 残年郊外少游人,独爱梅花水石滨:一年将尽之时,郊野少游人,唯有我喜爱在水边的梅花和石头旁。 薄酒却寒成一醉,积阴为雨计兼旬:喝了点薄酒就感到暖和,喝得微醉,天气转晴了;因为连续下了十多天阴雨,所以计划下个月再出去游玩。 生涯举国愁穷腊,风物漫山得早春
晚过东园独饮月上乃归为爱池亭我独来,且留一饮寄徘徊。 注释:因为喜爱那池塘旁的亭子,所以独自来到这里,在这里停留一会儿喝酒,寄托我的徘徊不定的心情。 古人渐远寻芳草,明月相看落酒杯。 注释:古人渐渐远离,去寻找那美丽的花草,而我们则在明亮的月光下,共同欣赏着酒壶中的美酒。 众醉梦腾喧聒去,孤怀诗借啸歌回。 注释:众人沉醉在酒意中,纷纷离去,只剩下我一个人,心中充满了孤独
【注释】: 七月二十六日出北郭昌华亭晚饮节庵先生玉山草堂晴云欲雨北城根,晴云密布如同要下雨。 草堞萧条风更喧,荒凉的城墙上草木凋零,风声更大。 人语桔槔鸣浅水,村里人们正在打井,水声和人们的说话声交织在一起。 角声楼橹隐遥村,远处的村庄里传来了军号声。 迷阳已阻山中约,太阳已经遮住了山路,约定的约会已经不能去了。 炙背真成野外言,晒得人后背发热,只能谈论野地的事。 至竟食芹堪自美
连年望月今宵意,兹地兹游略可寻。 注释:连续多年盼望月亮的今夜,心情如此,此处的游赏也能找到些许乐趣。 人与沧桑同一醉,江随凫苇日相深。 注释:人与世事沧桑变迁一样沉浸在这醉意之中,江水随着凫鸟和苇草一天天深入。 歌声隐隐城西路,巢语喁喁露底禽。 注释:歌声隐隐约约在城西路传来,鸟儿呢喃仿佛在露水覆盖的巢穴中。 似为谈诗接寥寂,更无秋思到清砧。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