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携各有中年感,欲别仍留到海隈。
一水乍明初日上,晚春才了早荷开。
故园风物寻常过,别梦江湖取次回。
揽辔不须期孟博,试论天下可无哀。

【注释】

①分携各有中年感:分别时各自都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分携,离别。

②海隈:海边的低洼处。

③一水乍明初日上:《庄子·大宗师》:“其发有四枝,其心有十五而寡欲。其视天下无富、无贫、无伤、无残。以差观之,彼小国寡民;使有什佰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则夫坚甲厉兵之民,也不知王之若何也。”这里指江面刚刚泛白,太阳刚从地平线升起。

④晚春才了早荷开:语本苏轼《和董传留别》:“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乱红满船泊。”

⑤故园风物寻常过:指作者故乡的风物平常地过去了。

⑥取次回:随意地回来。取次,随便,任凭。

⑦揽辔(lǎn jué)不须期孟博:语出《三国志·吴志·吕蒙传》:“权谓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言。’蒙曰:‘未也。’权曰:‘凡操持事物,宜付孤与子布。’蒙曰:“‘宜付子明。’” 吕蒙说:“‘孤岂欲卿治乱,乃欲使卿治乱邪!’蒙曰:‘王徒虚语耳!’遂拜蒙母为吴太夫人。权延见吕蒙,坐定,蒙执器行酒,因称曰‘不能屈尊矣。’权曰:‘日月异征,草木殊时。’” 吕蒙曰:“愿受长者言之训。”权曰:“孤起微贱,非三寸不烂之舌,安能建此大功!”吕蒙乃就床上据席坐,遍赞宾客:“今日共乐,知与不知,皆宜同观!” 吕蒙年青时随孙权征战,常在军中担任管理物资的工作,后来他逐渐掌握了军权,但始终没有取代孙权的地位。吕蒙曾对周瑜说过:“昔日吾与周公瑾共事,虽言‘暂分我一杯羹’,然我终是不如公。” 周瑜问:“卿何如我?” 吕蒙答:“卿即吴中虎将,官至汉南都督,势足倾覆敌众,广土连城,富贵显荣,可与霸王共争中原。顾卿少壮之时,有相如之才,好书诗书,雅歌歌舞,为江表佳公子,岂足与周郎比乎!” 吕蒙自愧不如周瑜,便不再谈论军事,而致力于文学和音乐方面的发展。

⑧试论天下可无哀: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臣闻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盖天下者不赏。” 吕蒙曾劝孙权:“今人所以轻忽吕氏者,以为无功耳。” 吕蒙又向关羽献计:“若使北攻曹操,刘备必从荆州来救,将军急引兵向豫州,令云长袭其后。贼可一战而灭,既已破曹操,备走保夏口,西取荆州,亦未迟也。”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登舟北发,送别同里诸子之际所作。

全诗首联点出离别的时间和地点及依依不舍的心情。颔联写江上送别的情景,描绘了一幅江天相接、旭日东升的画面。颈联抒发了作者对家乡风物变迁的感慨以及归家的愿望。尾联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勉励之情。

首句点明送别的时间是在四月十二日,“分携”二字概括了这次离别的特点。“中年感”三个字道出了自己此时的心境。“欲别”与“仍留”,“到海隈”与“到江湖”,两相对照,表现了诗人的矛盾心理。

二、三两句描写江上送别的情景。江面上水波荡漾,阳光透过水面照射到江岸上。此时,正逢春天暮景,万物都沐浴在初阳的温暖之中。“初日”点明了时间。

四、五两句写送别的环境。诗人伫立江边,目送着友人离去。江上只有一只小船在航行,船上的人正在欣赏美丽的景色,似乎并不关心即将离去的友人。

六、七两句进一步描写送别的景象。“别梦”与“江湖取次”,两个短语对比鲜明,突出了诗人内心的矛盾。“江湖”二字暗寓了诗人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末联用“取次”二字表示诗人对友人的勉励之意。他鼓励友人不必拘泥于礼节,要随心所欲地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同时,他也告诫友人不要因为自己的成功而骄傲自满,更不要因为自己的失败而沮丧失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