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门聊就熨炉温,朝报看馀一一燔。
不雪冬旸知有厉,未灯楼望及初昏。
意摧百感将横决,天压重寒似乱原。
愁把老妻函卒读,破家谁为讼贫冤。
【注释】
闭门:指诗人因政治上的失意而隐居。聊(láo):姑且,顺便。熨炉温:用熨斗温熨衣物。朝报看馀一一燔(fán):早晨的朝廷公告上写着各种事情,一一烧掉。燔:焚烧。不雪冬旸知有厉(lì):冬天没有下雪,却知道天气寒冷。旸:晴天。烈:严寒。未灯楼望及初昏(hūn):没有灯火照亮,只能看见天色将暗。初:刚刚。昏(hūn):黄昏。意摧百感将横决:内心受到巨大冲击,感情要崩溃了。天压重寒似乱原:天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好像大地被搅得混乱一样。愁把老妻函卒读:忧愁地给妻子写信,一封接一封的读完。函卒:书信。破家谁为讼贫冤:家破人亡,又有谁会为我辩护,申诉我的冤枉?讼:诉讼。
【赏析】
此诗是诗人晚年退居乡里后所作,表达了他晚年的困苦和对现实的不满。全诗情感强烈,风格悲壮,表现了他面对现实时的痛苦与无奈。
开门
开门闭户任我行,晨钟暮鼓听无音。
心忧国事如冰雪,夜卧思君若梦惊。
注释:
开门:诗人晚年退居乡里,不再为官。开门闭户任我行:形容自己闲适自在,不受世俗拘束。晨钟暮鼓听无音:形容自己远离喧嚣,清静自守。心忧国事如冰雪:心中忧虑国事重重,如同冰雪般冰冷刺骨。夜卧思君若梦惊:夜里躺在床上想起你(君王),就像做了一场噩梦一样让人惊恐不安。
赏析:
首句以开门见山的方式点明诗人退居乡里后的生活状态,“任我行”三字更是彰显出诗人超脱尘世、悠然自得的心态。次句则描绘了诗人独自在寺庙中修行的情景,晨钟暮鼓似乎都与他无关,他只关注内心的烦恼和忧虑。三、四句则通过比喻和象征,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心中的苦闷和焦虑。他忧心忡忡地看着外面纷乱的世界,仿佛看到了一片冰封的雪景;夜深人静时躺在床上,又仿佛听到了远方传来的惊雷,让他心如死灰。这两句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也反映了他对时局的深刻忧虑。
这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开门、关门等动作的描写,以及晨钟暮鼓等声音的对比,成功地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紧张的氛围,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波动和挣扎。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象征手法,将复杂的情感寓于简洁的文字之中,使得整首诗既富有哲理性,又充满了艺术美。
闭门
闭门掩卷思纷纭,一室书香伴独尊。
窗外风声传竹叶,窗内烛影闪花根。
注释:
闭门:指诗人独自闭门读书。掩卷思纷纭:打开书卷思考着纷繁复杂的问题。纷纭:杂乱无章。一室书香伴独尊:整个房间弥漫着书香,显得特别安静和尊贵。窗外风声传竹叶:外面的风吹动着竹子,发出沙沙的声音。窗内烛影闪花根:室内点燃的蜡烛映照出来的影子在墙上摇曳生姿,就像花根一样美丽动人。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诗人闭门读书的诗作。首句“闭门掩卷思纷纭”直接点明了主题,即诗人独自闭门读书的情景。次句进一步描绘了读书的环境,整个房间弥漫着书香,显得格外安静和尊贵。这种环境对于诗人来说无疑是最佳的学习场所,也是他最向往的境界。
第三句“窗外风声传竹叶”,则引入了新的元素——风声。风声在窗外吹过,轻轻拂动着竹叶,发出沙沙的声音。这些声音仿佛在为诗人的学习营造一种宁静的氛围,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静。
最后一句“窗内烛影闪花根”,则是对前一句的进一步补充和扩展。室内点燃的蜡烛映照出来的影子在墙上摇曳生姿,就像花根一样美丽动人。这些影子不仅增添了居室的美感,也让整个场景更加生动和真实。同时,这些影子也象征着诗人内心深处的思考和探索,使他的学习变得更加深入和有成效。
这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情感真挚深沉,通过对闭门读书的场景描绘和内心感受的表达,成功地营造了一种宁静而专注的学习氛围。同时,它也展示了诗人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