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回首端阳日,疏雨城东一款扉。
堆几枇杷共青李,拂窗杨柳间红帏。
寻常事过平时忆,老大忧来节物非。
何必更陈天下计,为君微醉语歔欷。
端阳节定要过谭因回忆旧事作诗
三年前回首端阳日,城外城东有一扇。
堆积几案枇杷和青李,拂拭窗前杨柳间红帏。
平常事过平时常忆及,年老体衰忧愁来时非。
何必更陈述天下大计,为你微醉而语声唏嘘。
三年回首端阳日,疏雨城东一款扉。
堆几枇杷共青李,拂窗杨柳间红帏。
寻常事过平时忆,老大忧来节物非。
何必更陈天下计,为君微醉语歔欷。
端阳节定要过谭因回忆旧事作诗
三年前回首端阳日,城外城东有一扇。
堆积几案枇杷和青李,拂拭窗前杨柳间红帏。
平常事过平时常忆及,年老体衰忧愁来时非。
何必更陈述天下大计,为你微醉而语声唏嘘。
中秋望月怀古,黄节《中秋望月有怀邓秋枚书寄藤村老屋》赏析 黄节,字晦闻,广东顺德人,清末近现代著名诗人、学者。《中秋望月有怀邓秋枚书寄藤村老屋》是其代表作之一。该作品以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情感,描绘出一幅中秋佳节的壮丽画面,同时表达了对故人的深深怀念。以下是对该诗逐句的详细解析: 1. 此夕高寒:“此夕”指的是这个中秋之夜,“高寒”形容天气寒冷。这里表达的是作者独自在清冷的夜晚
【注释】 万木号风一雁呼,大梁驱马问歧途。 江山无地分南北,种族于今杂汉胡。 唐土有君原不国,豫州能主岂为奴。 闻鸡未断燕云梦,忽过沙陀旧帝都。 万木号:形容树木众多,声音如号角一样。 大梁:《左传》中记载:“晋文公败楚于大隧”,大隧即地名,在今山西永济县。 驱马:骑马。 问歧途:指寻找道路。 唐土:唐朝国土。 原不国:指唐朝的皇帝,并不是一个国家。 豫州:指东汉末年割据河南一带的地方军阀。
【注释】 盆兰:把兰花养在盆里。 滋兰:指培育兰花。 十载:十年。 忽生:突然长出。 双茎:二根茎。 绿叶:绿色的叶片。 沆瀣(hàng xiè):古书中所说的神仙的饮料,即沆瀣水。 留沆瀣:指留下仙露。 化人:道家称仙人为化人。 陋室幽香远:简陋的居室中兰花的幽香传得很远。 媚我寒闺旧梦孤:形容兰花的美丽使作者感到寂寞、孤独。 佳种:好的花种。 秋江:秋天的江水。 奈:无奈。 所思殊
诗句释义 1 霜落高原草未凋,中州人物半萧条。 - "霜落":描述秋天的景色,霜降后草地变白。 - "高原":指的是广阔的山地或高地。 - "草未凋":说明草本植物依然保持着生机。 - "中州":指中国中部地区。 - "人物半萧条":形容中原地区的人民生活艰难,很多人生活不安定。 2. 战农不解虚移粟,非种当锄愧树苗。 - "战农":战争时期的农民,被迫参与战斗。 - "虚移粟"
春日海寺漫题(1903年) 社前无雨燕归迟,春暖棉花尽日吹。 大野草深鸣桔槔,梵宫云静锁葳蕤。 注释: - 社前:指寺庙附近或村庄的地方,没有下雨时燕子归来较晚,春天温暖时棉花一直被吹拂着。 - 大野草深:在广阔的田野里,草木茂盛。 - 鸣桔槔:使用桔槔这种工具来灌溉田地。 - 梵宫:佛教寺院。 - 葳蕤:形容树木茂盛或花草繁盛。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季的田园景色和寺庙的景象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求学生在课上或自学时注意正确理解诗词的意思,然后把握诗词的主要内容,最后结合着具体诗句,联系作者的背景和注解进行分析,理解其意思及情感。 “桧柏风前立马悲,中原重到拜公祠。”意思是说在桧柏树旁,我停马悲叹,中原大地再次回到宋朝,我要来拜谒岳王庙。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岳飞的崇敬和怀念,他怀着敬慕的心情来到岳王庙。
这首诗是诗人在1902年梅庄送别邓秋枚去海上时所作,表现了他对朋友的深深思念以及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情厚爱。 首句“此去江南定有诗”,表达了诗人对邓秋枚的祝福,希望他能够在江南写下许多美丽的诗篇。 第二句“梅花开处各天涯”,描绘了邓秋枚离开后的景象,梅花盛开的地方就是他们各自的天涯。这句诗寓意着友情的深厚,即使身处天涯海角,友谊也不会改变。 第三句“客中元白交如水,海上冬青雪满枝”
注释: 八月二十八日破晓出长台关(1903年) 中原人物无刘祖,北陆关山走马牛。 独向伊川哀被发,未闻临邑访长头。 乡心迢递三千里,风俗华离十六州。 有日澄清吾岂敢,鸡声寒动九边秋。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1903年八月二十八日破晓时从长台关出关时的即兴之作。 首联“中原人物无刘祖,北陆关山走马牛”表达了诗人对中原人物的怀念之情和对北方关山风光的喜爱。中原地区是中国的腹地,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
【注】伯牙,战国时晋国的善弹琴者;断虹:形容景色美丽。 1. 英雄心事托琴中,独访孤台过断虹。 - 英雄心事:指胸怀壮志的人的心事(这里指诗人自己)。 - 琴中:在琴里寄托了诗人的心意。 - 孤台:一座孤独的山岗。 - 断虹:一道美丽的彩虹。 2. 满地夕阳号朔雁,隔帘人影瘦西风。 - 号:呼喊声。 - 朔雁:北方来的大雁。 - 人影瘦:人的体态消瘦。 3. 秋花晚节多迟暮,古调今弹有异同。 -
这首诗是一首关于中国近代史的感题诗,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和民族命运的感慨。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解读及其含义注释: 1. 茫茫八百年间事,起陆龙蛇日泯棼: - “茫茫”意为广阔无边,“八百年”指漫长的历史时期。“起陆”指的是开始行动或崛起,“龙蛇”比喻有才能的人。“泯棼”意味着混乱、混沌。整句的意思是在漫长的历史中,有才能的人物逐渐崛起,打破了之前的混乱局面。 2. 岁月忍编黄帝历
春尽日出游 春天已到尽头,我出来游玩。 念乱忧生已不任,尔来多负看花心。 心中忧虑纷扰不堪承载,近来辜负了赏花的心愿。 晚收桑柘怜农事,坐阅溪山换醉吟。 傍晚收工回家,怜惜农事繁忙;坐着观看山水景色变化,陶醉于诗意中。 怀抱略陈从得句,暄晴不定始成阴。 心中有所感悟,用诗歌表达出来;晴空万里却忽变阴暗,心情也如天气变幻无常。 忽闻啼鴂惊春去,芳草无人且独寻。 突然听到鸟鸣声,知道春天即将离去
【注释】 揭阳:地名,今属广东省。姚君:指姚合。悫:诚实。秋园:秋天的园子,这里代指自己的园子。 北客:北方来的客人。寄:寄身,寄居。 山中:隐居的地方。数幽子(yǔ zi):与几个隐士为友。朅(qiè):往,来临。行縢(téng):古代用竹篾编制的盛物器,这里借指行李。 后期:迟延。息壤:传说中不生草木的土地。诗:指《诗经·小雅·鹤鸣》“春日迟迟,采蘩祁祁。我心伤悲,亦孔之疚。”迟报:晚来
答胡夔文赠韵 坐在闻世论日腾哗,倦客哀时信靡涯。 独对古人称后死,岂知亡国在官邪。 萧条徐泗君安往,惙怛东南各有家。 解说赠诗沉痛意,未甘长此托看花。 注释: 1. 坐闻世论:坐着听着世间的议论。2. 倦客哀时:形容自己厌倦了世俗,感叹时光流逝。3. 信靡涯:相信没有尽头。4. 独对古人:独自面对着古代的人和事。5. 称后死:自称将来也会死去。6. 岂知亡国:不知道亡国的是自己还是别人。7.
【注释】 芭蕉:一种植物,叶子宽大而长,花白色。偃蹇:屈曲不伸貌。存:指生长着。深翠:浓绿的青苔。 晴:天气晴朗。连:接连。 数日积阴能敌暑:经过连日的阴雨,气温降了许多。积阴,即久雨。 吾事:我的事情。樽:盛酒或装饮料的器物。 旁人:别人。已笑先生懒:已经笑我太懒惰。 自谓:认为。平居:平时。在不言:平时很少说话。 【赏析】 《寓斋雨中》是北宋文学家苏舜钦的作品。诗人借写雨后庭院之景
【诗句释义】 述哀家园忍重论,墨沈犹新泪亦温。 宁比庐陵阡表痛,略同河曲寓书言。 固知信友方为孝,不独因文得幸存。 犹记项城称帝事,已牵时难入私恩。 【译文】 讲述哀悼家园忍受着沉重的悲痛,墨沈还新鲜泪水也温暖。 难道能比得上庐陵的阡陌上的祭文更痛苦,略同黄河曲流中的书信来表达思念。 我深知朋友是真正的孝子,不仅仅是因为写文章而能够幸存。 还记得在项城称帝的时候
诗句解释: 1. "挂柳残蝉已杀鸣,乘秋鸿雁欲高征。":这句话描述了秋天的景象,挂在树枝上的蝉已经停止鸣叫,而秋天的鸿雁正准备开始它们的长途旅行。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秋日的画面,既有自然的变化,也有动物的生活状态。 2. "庭梧作响先飘叶,檐月初生渐满城。":这句话描述了夜晚的场景,庭院里的梧桐树在风中作响,叶子也开始飘落。而月亮刚升起时,月光还未完全照亮全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