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泪犹过西郭村,朅来今日始知门。
寻常蹊径多污渎,绝代湖山隐缭垣。
名地得人相托死,哀禽衔木可偿怨。
徒闻朴学悲君者,独有纲常不敢言。

让我们来解析这首诗。

五月初三日,王静安自沉颐和园昆明湖中。毕命越五日,余偕桥川、子雍、小平、绥方出西郊,访其故居。为诗吊之——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五月初三日目睹了王静安投湖自尽的惨状,五天后,诗人与友人一同前往王静安的旧居进行悼念。

掩泪犹过西郭村,朅来今日始知门——掩泪,意味着哀悼;西郭村,暗示着王静安的旧居位置;朅来,意为突然;今日,指现在。这四句表达了诗人在得知王静安逝世的消息后,立即前往他的旧居进行悼念的情景。

寻常蹊径多污渎,绝代湖山隐缭垣——寻常蹊径,意味着平凡的道路;多污渎,表示道路上满是泥泞和污垢;绝代湖山,指的是非常美丽的地方;隐缭垣,意味着隐藏在周围的墙壁后面。这两句描述了王静安旧居附近环境的美丽与荒凉。

名地得人相托死,哀禽衔木可偿怨——名地得人,意味着这个地方因人而闻名;相托死,意味着人们将生命托付给这个地方;哀禽衔木,形容鸟儿悲伤地衔着木头;可偿怨,意味着能够弥补人们的怨恨。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王静安逝世的悲痛和哀悼之情以及对死者的怀念。

徒闻朴学悲君者,独有纲常不敢言——徒闻,意思是只听说;朴学,指的是质朴的学问或学问;悲君者,表示那些因王静安之死而感到悲伤的人;独有纲常,意味着只有那些坚守纲常的人敢于表达自己的情感;不敢言,表示他们害怕被谴责或惩罚。这四句表达了诗人对于那些因王静安之死而感到悲伤的人们的理解,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于这种压抑情感的态度。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悼念亡友的诗歌。通过对王静安生前事迹的描述和对其逝世的哀悼,表达了对朋友深厚的感情和对逝者的思念之情。同时,通过对环境的描绘和对人物情感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人性的思考。整首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深沉的情感和对生命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