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重阴世莫窥,今宵无月始惊奇。
浮云落与人争渡,渔火明如海有涯。
万象至今仍仿佛,众山才隐复参差。
高楼不待张灯坐,天末波光白上眉。
这首诗的原文是:
十五夜无月夜夜重阴世莫窥,今宵无月始惊奇。
浮云落与人争渡,渔火明如海有涯。
万象至今仍仿佛,众山才隐复参差。
高楼不待张灯坐,天末波光白上眉。
首先我们来逐句解读这首诗:
- 首句:“夜夜重阴世莫窥”
- “夜夜”表明这是一个持续不断的状态。
- “重阴”通常指天空中厚厚的云层,给人一种压抑感。
- “世莫窥”说明在这样厚重的阴云下,人们无法看到外界的情况。
- 次句:“今宵无月始惊奇”
- 这里用到了“无月”,强调今夜的特殊之处。
- “始惊奇”表示这种无月的夜晚给人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或变化。
- 第三句:“浮云落与人争渡”
- “浮云落”可能指的是天空中的云朵飘落下来。
- 这里用“人争渡”来形容云朵下落的速度和动态。
- “争渡”则增添了一种紧张和竞争的氛围,好像是在与时间赛跑。
- 第四句:“渔火明如海有涯”
- “渔火”指的是渔民在船上点燃的灯火。
- “明如海有涯”形容这些灯火虽然明亮,但它们的光芒被描述为“海有涯”,即像大海一样宽广而无边无际。
- 第五句:“万象至今仍仿佛”
- “万象”泛指自然界的一切景象。
- “犹仿佛”表示尽管没有月亮,万物依旧清晰可见,仿佛没有被黑夜吞噬。
- 第六句:“众山才隐复参差”
- “众山”指的是远处的山脉。
- “才隐复参差”意味着当夜色降临,原本清晰的山脉开始变得模糊,但仍能辨认出其轮廓和层次。
- 第七句:“高楼不待张灯坐”
- 这一句可能是诗人想象自己坐在高楼之上,不需要点灯就能看清四周的景象。
- “天末波光白上眉”进一步描绘了天空中波光粼粼的美丽景象,好像波光照到了人的眉毛上,增加了画面的美感。
赏析: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黑暗夜空中依然存在的美好事物的珍惜。诗中运用了“夜夜”、“今宵”、“浮云”、“渔火”、“万象”、“众山”等关键词,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画面。诗人通过对比“重阴”和“无月”的夜晚,展现了即使在黑暗中,也有许多美好的事物依然存在。此外,诗中还蕴含着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光明的向往。整体而言,这是一首表达对美好生活和自然之美赞美之情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