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台百尺雄台阳,倔起层霄空四彷。乘兴登临一以眺,澄怀远瞩天开张。
环山作屏镜沧海,层城峻壑如金汤。俯瞰平泉斐亭外,渭川千亩森筼筜。
循磴缘梯腰脚健,拨云披雾精神强。襟带鲲身萦鹿耳,虎门鹭屿南北当岩疆。
更上一层凌绝顶,齐州数点烟微茫。荡胸不知东海阔,极目始信秋天长。
鸿蒙辟后水东注,涓滴会归百谷王。蓬莱清浅信有以,激浪冲沙成堤防。
赤崁城西海变路,安平不用一苇杭。风帆沙鸟时出没,西屿霞彩照屋梁。
远树如针林如荠,渔舟唱晚归渔庄。会须一览众山小,魁斗卓立孙儿行。
四顾踌躇足清旷,凭栏吊古悲沧桑。鸡笼以南打鼓北,延袤千里引领望。
自入版图百年久,沐浴日月生辉光。钓龙台古今何在,越王故址成荒凉。
美人去后麋鹿走,姑苏往迹怀吴阊。燕昭好士差足慕,自昔黄金招贤良。

【注释】

澄台远眺:登上高高的台,远望。澄:清澄、明朗。台:高台。百尺雄台阳:形容高台雄伟壮观。倔(jué)起层霄空四彷:高耸直入天际,四周环绕着云霞。峥嵘(zhēngrónɡ):形容山势的险峻。层城峻壑如金汤:形容城墙高大坚固,深谷幽静如在护城河之中。俯瞰平泉斐亭外,渭川千亩森筼筜:从高处向下眺望,平泉、斐亭外的景色。斐亭:指裴秀,晋朝的著名地理学家。筼筜(wén dāng):一种水生植物。

循磴缘梯腰脚健,拨云披雾精神强:沿着石阶攀爬,脚步强健;拨开云雾,精神旺盛。襟带鲲身萦鹿耳,虎门鹭屿南北当岩疆:衣摆像大鹏展翅飞翔,翅膀似鹿角般美丽;北边的虎门和南边的鹭屿,如同岩石的屏障。更上一层凌绝顶,齐州数点烟微茫:登上更高的地方,只见远方的烟雾缭绕。荡胸不知东海阔,极目始信秋天长:心胸宽广,不知道东海有多宽;极目远眺,才知道秋天的景色如此辽阔。鸿蒙辟后水东注,涓滴会归百谷王:宇宙开辟以后,江河向东流去,所有的水滴最终都归于百谷之王。蓬莱清浅信有以,激浪冲沙成堤防:蓬莱仙境的水清澈而浅,一定有原因的;激荡的水波和冲刷的沙子形成了堤坝。赤崁城西海变路,安平不用一苇杭:赤坎城的西边有一条大海变成陆地的道路,安平岛无需一根芦苇来作为渡船。风帆沙鸟时出没,西屿霞彩照屋梁。远树如针林如荠,渔舟唱晚归渔庄:遥远的树木像针尖一样细长,树林就像野草一样矮小;傍晚时分,渔船归来,渔村的灯火映照着屋顶。魁斗卓立孙儿行:北斗星高高挂起,象征着孙子辈的人将行走天涯。四顾踌躇足清旷,凭栏吊古悲沧桑:四处观望,内心感到无比开阔;凭栏而立,感慨历史的变迁。鸡笼以南打鼓北,延袤千里引领望:鸡笼以南的鼓声传来向北,绵延千里,引领人们遥望远方。自入版图百年久,沐浴日月生辉光:自从进入版图已有一百多年,受到日月的恩泽。钓龙台古今何在,越王故址成荒凉:历史上著名的钓龙台如今在哪里?越王曾经的遗址现在已经荒芜了。美人去后麋鹿走,姑苏往迹怀吴阊:美丽的女子离去之后,麋鹿在吴地游荡;怀念过去吴国的历史遗迹。燕昭好士差足慕,自昔黄金招贤良:燕昭王喜欢招揽贤才,他的行为值得称颂。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文学家杨慎的名作之一。全诗通过对高台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向往之情和对祖国悠久历史的赞美之辞,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祖国历史的敬仰之情。

首联“高台百尺雄台阳,倔起层霄空四彷”描绘了高台的雄伟壮丽景象,高耸入云,四周环绕着云霞。这两句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展现了高台的气势与威严。

颔联“乘兴登临一以眺,澄怀远瞩天开张”表达了诗人登高望远的喜悦心情。他乘兴登上高台,放眼望去,天空仿佛被打开了一样,无边无际。这两句诗既描绘了高台的壮美景色,又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豁达与自由。

颈联“环山作屏镜沧海,层城峻壑如金汤”进一步描绘了高台周围的自然风光。山峦环绕如同屏风,大海宛如一面镜子;高高的城墙下峻峭的山谷犹如金汤一般坚固。这两句诗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和高台的雄伟壮丽。

尾联“荡胸不知东海阔,极目始信秋天长”表现了诗人对广阔天地的赞叹之情。他抬头仰望天空,心中充满豪情壮志。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又展示了他的胸怀与抱负。

整首诗语言优美,富有诗意,既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与赞美,又体现了他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珍视与传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