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色苍茫夜气微,一痕凉月入柴扉。
独行对影时言笑,排日量腰较瘦肥。
平地风波听受惯,频年哀乐事心违。
笠檐蓑袂桄榔杖,何日东坡遂北归?
海色苍茫夜气微,一痕凉月入柴扉:
这句诗描绘了一个深夜的场景,海天相接,夜色苍茫中隐约有一丝凉月的光辉透进柴门。这里的“海色”和“夜气”营造了一种辽阔而宁静的氛围,而“凉月”则增添了夜晚的清冷和神秘感。”一痕”形容月亮的光芒微弱,但足以照亮柴门,给人一种静谧而温馨的感觉。
独行对影时言笑,排日量腰较瘦肥:
这句诗展现了主人公在夜晚行走时的孤独和内心的矛盾。面对自己的倒影,他时而开怀大笑,时而沉默寡言。这种对比反映了他内心的复杂情感:一方面享受与自己影子对话的乐趣,另一方面又因为生活中的哀乐之事而心烦意乱。这里的“排日量腰”形象地描绘了主人公对自己身材的严格要求,也暗示了他对未来生活的担忧和期待。
平地风波听受惯,频年哀乐事心违:
这句诗表达了主人公对生活中风波和喜怒哀乐的态度。他已经习惯了面对各种风波,无论是平地还是波涛汹涌,都能泰然处之。然而,由于频繁经历人生的悲欢离合,他对这一切已经感到麻木,内心与这些事件产生了疏离。这里的“风波”既可以理解为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也可以指代人生中的重大变故。
笠檐蓑袂桄榔杖,何日东坡遂北归?:
这句诗以苏轼自问自答的形式,表达了主人公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和对故乡的思念。他头戴斗笠,身穿蓑衣,手持桄榔杖,这一系列形象描绘了古代隐士的生活状态。而“何日东坡遂北归?”则是他在思考自己何时能够像苏轼一样,回到故乡过上平静的生活。这里的“东坡”指的是宋代文学家苏轼,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变迁,而主人公则渴望能够在故乡找到心灵的归宿。
《寓章园养疴》这首诗通过对主人公深夜独自行走、面对自己的影子、应对生活中的风雨等场景的描绘,展示了主人公内心的复杂情感和生活态度。诗中的关键词“海色”、“凉月”、“孤影”、“风波”、“东坡”、“蓑笠”等意象都富有深意,通过这些意象的运用,诗人传达了他对生活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望。